第二百六十三章 风波又起 (第1/2页)

“你是不是给她吃了什么东西?”随后赶来的张静怡问道。

这似乎是哲学范畴的内容,不应该拿到物理世界来讨论,理应与物理世界绝缘!但是,当你看过电子的神出鬼没,看过薛定谔所说的猫,你就会不经意间对这个话题拥有浓厚的兴趣。薛定谔的猫在我们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下,是违反我们的正常逻辑思维的。但是,即便如此,量子论下的世界从来就是让人困『惑』的,也正如玻尔所言,“如果某个人对量子力学没有产生过困『惑』,那他就从来没有懂过量子力学”。量子力学颠覆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传统观念,但是宏观世界下的我们却终究还是无法摆脱宏观世界对我们的束缚。

就拿费恩曼在对电子行为的描述来说,电子几乎成了通灵大师,他几乎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位置上,这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不可能同时既在北京又在上海,这在逻辑上就存在问题。就在我们确信这不是现实的时候,1995年美国科学家成功的将6个铍离子达到了这种状态。于是,量子论几乎要把我们『逼』疯了,科学家很难置信自己所观察的现象。但是,如果按照唯物辨证法来看,这就是客观事实,它不会以我们人的意志所转移。

“我会吗?”舒云鹏瞪了张静怡一眼说:“很奇怪……”

在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就不禁自己问自己,这真是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吗?唯心和唯物这类话题的辩论居然也会跑到号称“唯物辩证”的物理学中。我们知道,我们现在的观察的最小尺度停留在质子水平。虽然我们能够证实和观察到一些比质子要小的瞬时基本粒子(存活时间极短的粒子),但是要这种短寿命粒子进行研究简直难如上青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微小粒子的研究,就不得不借助模型和宏观化,于是,一些以宏观事物命名的东西得以出现,比如当下最火的弦论,就是拿琴弦的弦来对应这种夸克以下的能量振动线。即使我们知道,这些被命名的东西其实与宏观世界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但是我们大脑在思考时,在构建对那种未知世界的理解方式时,不得不带有宏观上传统上的一些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你很难说明,这个未知世界到底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

“我想你也不会,”张静怡说:“但她那样子,分明是吃了什么东西的模样。”

量子教皇玻尔:“当所有人都不去看月亮的时候,谁能够证明它存在?”仿佛冥冥之中,有一双“神奇”的眼睛在盯着我们。当我们不观测时,一切都是一种混沌的存在,电子、质子、光子等微观粒子按照自己的波函数弥散在时空中。当发现我们观测时,所有混沌存在的概率波,唰~从无影无形的波,变成了客观存在的微观粒子。

“好的,现在我们还是看看卡佳怎么样了吧!”张静怡说。他们一起赶到科学院医院。

也就是说,电子就像一个有思想的精灵,可以感知到自己被观测。当你不观测时,电子就如鬼魅一般,按波动函数的规律弥散在空间中,表现为波动『性』。当你用显示器或电子检测装置“观测”它时,波函数立刻坍缩,按概率随机呈现一个确定的结果,表现为粒子『性』。

这就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性』质:波粒二象『性』。也是量子力学最大的谜题,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波函数塌缩,电子是如何在波和粒子之间变幻?谁能够解释它,毫无疑问将获得诺贝尔奖。我们先不管它的原理,我们来看它带来的影响。

“程教授,卡佳怎么样?”一看到程元洁,项紫丹立刻问她。

近距离伽马暴可能灭绝任何比微生物更加复杂的生命形式。由此,两位天文学家声称,只有在大爆炸发生50亿年之后,只有在10%的星系当中,才有可能出现类似地球上这样的复杂生命。

宇宙或许比先前人们想象的要更加孤单。两位天体物理学家声称,在可观测宇宙预计约1000亿个星系当中,仅有十分之一能够供养类似地球上这样的复杂生命。而在其他任何地方,被称为伽马暴的恒星爆炸会经常『性』地清除任何比微生物更加复杂的生命形式。两位科学家说,这些的爆炸还使得宇宙在大爆炸后数十亿年的时间里,无法演化出任何复杂的生命。

科学家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伽马暴有没有可能近距离击中地球。这种现象是1967年被设计用来监测核武器试验的人造卫星发现的,目前大约每天能够检测到一例。伽马暴可以分为两类。短伽马暴持续时间不超过一两秒钟;它们很可能是两颗中子星或者黑洞合二为一的时候发生的。长伽马暴可以持续数十秒钟,是大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