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变与不变 (第1/2页)

“好的,谢谢你,许教授!”

量子教皇玻尔:“当所有人都不去看月亮的时候,谁能够证明它存在?”仿佛冥冥之中,有一双“神奇”的眼睛在盯着我们。当我们不观测时,一切都是一种混沌的存在,电子、质子、光子等微观粒子按照自己的波函数弥散在时空中。当发现我们观测时,所有混沌存在的概率波,唰~从无影无形的波,变成了客观存在的微观粒子。

20世纪初,物理学的大厦雄伟壮阔,金碧辉煌。经典力学、经典电磁学、经典热力学等共同构筑了物理学大厦的坚实基础。小到烧开一壶热水,大到宇宙星系的运行,仿佛一切都在人类的掌控之中。物理学家们不仅感叹,物理学已发展到尽头,以后只需要修修补补,或者将物理常量测量的更精确一点而已。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量子力学的横空出世,将当时科学界拍的一脸懵『逼』。

他站起来,出乎意料地拥抱了一下许韵之,告辞了。

1917年,光电效应证明能量是量子化的。这是第一个反直觉的存在:直觉上,光是一种连续的存在;但试验证明,它是由光子构成,是离散的。但正是这个反直觉实验,正式宣告了量子力学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接下来,就是物理学历史上十大经典试验之首: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它所揭示的微观世界法则,足以撼动整个经典物理学大厦,甚至颠覆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平行宇宙理论、多维空间理论、全息宇宙理论等匪夷所思的科学理论,都是由它开始。在这个实验之后,绝对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崩塌了!

在这个试验之前,电子是一种粒子,是当时科学界的共识。康普顿散『射』实验深刻证明了这一点,他用电子束去撞击原子核,发现许多电子发生了偏转,甚至反弹。通过计算,偏转角度和经典弹『性』粒子的相撞规律符合的很好。

他带着安妮回到自己的房间,张静怡正在等他:“你去哪了,我等你好一会儿了!”

近距离伽马暴可能灭绝任何比微生物更加复杂的生命形式。由此,两位天文学家声称,只有在大爆炸发生50亿年之后,只有在10%的星系当中,才有可能出现类似地球上这样的复杂生命。

宇宙或许比先前人们想象的要更加孤单。两位天体物理学家声称,在可观测宇宙预计约1000亿个星系当中,仅有十分之一能够供养类似地球上这样的复杂生命。而在其他任何地方,被称为伽马暴的恒星爆炸会经常『性』地清除任何比微生物更加复杂的生命形式。两位科学家说,这些的爆炸还使得宇宙在大爆炸后数十亿年的时间里,无法演化出任何复杂的生命。

科学家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伽马暴有没有可能近距离击中地球。这种现象是1967年被设计用来监测核武器试验的人造卫星发现的,目前大约每天能够检测到一例。伽马暴可以分为两类。短伽马暴持续时间不超过一两秒钟;它们很可能是两颗中子星或者黑洞合二为一的时候发生的。长伽马暴可以持续数十秒钟,是大质量恒星耗尽燃料后坍缩爆炸时发生的。长伽马暴比短伽马暴更罕,但释放的能量要高大约100倍。长伽马暴在短时间内发出的伽马『射』线,可以比全宇宙都要明亮。

持续数秒的高能辐『射』本身,并不会消灭附近一颗行星上的生命。相反,如果伽马暴距离足够近,它产生的伽马『射』线就有可能触发一连串化学反应,摧毁这颗行星大气中的臭氧层。没有了这把保护伞,这颗行星的“太阳”发出的致命紫外线就将直『射』行星地表,长达数月甚至数年——足以导致一场大灭绝。

这样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高?在即将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一篇论文中,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的理论天体物理学家斯维·皮兰(tsvi piran)和西班牙巴塞罗纳大学的理论天体物理学家保罗·希梅内斯(raul jimenez)探讨了这一灾难『性』的场景。

天体物理学家一度认为,伽马暴在星系中气体正迅速坍缩形成恒星的区域里最为常见。但最近的数据显示,实际情况要复杂许多:长伽马暴主要发生在“金属丰度”较低的恒星形成区域——所谓“金属丰度”,是指比氢和氦更重的所有元素(天文学家所说的“金属”)在物质原子中所占的比例。

利用我们银河系中的平均金属丰度和恒星的大致分布,皮兰和希梅内斯估算了银河系内两类伽马暴的发生几率。他们发现,能量更高的长伽马暴可以说是真正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