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琼斯人有新方案? (第1/2页)

也算幸运,火流星雨带来的辐『射』总算退去了不少,穿好防护服可以出去了。但天气酷热,则是更加严重了。地球人讨论了几次,要不要现在就出去找琼斯人,以及谁去更合适,但意见不一。不过,琼斯人主动来联系了。

物理学家与哲学家达成共识:弦论不是科学理论。

这天午后,舒云鹏正想小睡一会,米兰达拿着他的电脑过来了。她把电脑放在舒云鹏面前,轻声说了句:“琼斯人!”

2015年12月初,上百名世界上杰出的科学家、哲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们集聚一堂,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召开了会议,讨论基础物理学如今面临的科学理论界定的问题。

一年前,物理学家ge ellis和joe silk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引起争议的文章,倡议召开一个这样的研讨会(见煎蛋《无法被证实的科学理论是否应被看作是哲学?》)。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在开幕演讲上试图告诉大家哲学对物理学没有帮助。他引用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的话说,“像是鸟儿们需要鸟类学家一样,物理学需要哲学家。”

但现实中的基础物理学研究正在面临挑战。

戴维·格罗斯在演讲。(laetitia vancon / quanta magazine)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弦理论一直被理论物理学爱好者所热衷讨论。弦论成为了美国80年代后物理学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无数装帧精美的科普书籍,恢宏大度的电视节目,气吞虹蜺的ted talks都以它为焦点。资深的理论物理学家们用简单的语言来介绍它,让普通民众爱上了这个不需要通过复杂公式来理解的理论。

而此次慕尼黑会议得出的结论是,弦理论还没成为一个科学理论。

“还好么,萨曼莎?”全息图像一跳出来,舒云鹏看到萨曼莎就问道:“火流星雨没把你们怎样吧?”

用风靡全球的纪录片《优雅的宇宙》中的话解释,在弦理论中,世间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是由10^-36m大小的振动的弦和“膜”构成的。绝大多数有关弦论的公式是建立在11维空间之中。1974年史瓦兹(john schwarz)发现了弦论与重力之间的联系;1995年爱德华·威滕(edward witten)又提出了m理论,进一步丰富了弦理论。

人类可观测到宇宙中范围相当大的一部分(白**域), 但现代物理学正在对这范围以外的地方进行研究(灰**域)。(tynan debold / freepik / quanta magazine)

反对弦论的人们认为,物理学家们不应该把精力放在那些现阶段已经知道无法用实验证明的研究之上。60年代以来,没有发现任何能证明弦论的实验(如预计未知粒子的质量),与弦论相关的多宇宙论更是超越了现实世界的范畴。

参与会议的哲学家和物理学家们赞同ellis和silk的观点——人们必须意识到实证检验(empirical testing)与非科学的界限。虽然在当下,超弦理论的倡导者仍在领域内有着至高地位。但数学的天地如此广阔,宇宙存在那么多的可能,人们不应该只将目光放在弦理论之上。

有关旧理论发展成熟的研究,都要比有关新理论刚刚萌芽的研究要更准确,但并不一定更正确。托勒密的地心说发展了1500年,才被牛顿等人开创的现代宇宙论推翻。牛顿物理学也称霸了300年,直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

这样的典范转移(paradigm shift)需要新理论和观察的支持。弦理论得到了很多理论的支持,但无法得到实验的验证。在这个方面,弦理论与自然哲学并无区别。

计算机诞生之后,数学就在不断向实验『性』的方向发展。但弦理论和相关的理论只能被数学所解释,将理论物理学推向了纯数学的深渊。

“有点损失,但不重,”萨曼莎说:“上校,该谈谈了!”

近距离伽马暴可能灭绝任何比微生物更加复杂的生命形式。由此,两位天文学家声称,只有在大爆炸发生50亿年之后,只有在10%的星系当中,才有可能出现类似地球上这样的复杂生命。

宇宙或许比先前人们想象的要更加孤单。两位天体物理学家声称,在可观测宇宙预计约1000亿个星系当中,仅有十分之一能够供养类似地球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