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君不见,李密杀了一个翟让,就弄得众叛亲离,而李世民做的事情可比他要严重百倍。

一个不孝不悌的人怎么可能让天下人信服。

只要张晓想法子让寇仲不去争霸天下,或者成为南方霸主后不把自己的地盘拱手送给李世民,张晓还真有几分能够称霸天下的机会。

当然,机会是机会,事实是事实,无论是宋缺,宇文化及,李密,窦建德,乃至于李子通这类的货色实际上都有那么几分机会。

看的仅仅是谁的手段更高明罢了。

相对于大多数豪杰来说,张晓起兵比较早。

起兵早,意味着能够更早的占据优势,但是同样也意味着会受到隋朝更多的攻击,一不小心就成为了“为王先驱”的家伙。

正是因为这一点,张晓才非常的小心,非常的谨慎。

(第一更,就点击,求推荐,求收藏了。)

第五十一章人才

毕泰是一个真正的人才。

张晓有了一种捡到宝贝的感觉。

不管毕泰是贪生怕死,还是别有用心,总之他给张晓指出了一条明路。

那就是攻打长安,确切点说“佯攻”长安。

甚至具体点说,张晓发起的攻势甚至都不用到达长安,而仅仅是“佯攻”潼关罢了。

张晓真正需要攻打的是,陕县,陶林县,富平县,等三个要去潼关的必经之县,做出一副声势浩大的样子。

这一次,张晓的目的不是为了真的要攻打长安,或者潼关,而是为了把声势给壮大出来。

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张晓的名字被四方知道,这样才能吸引八方来投,。

虽然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但反过来,只有秀丽的树林才能吸引到凤凰的落地。

潼关这一战胜负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张晓的名号打出去,让天下人都知道张晓这一号人物。

胜了,张晓自然可以扼守潼关要塞,窥探长安城,若是败了,那就直接杀向上洛郡,然后以上洛郡此为根基之地,坐看天下风云。

上洛郡是一个好地方,进,可以仰望长安。退,可以攻击汉阳,窥探巴蜀。

而且最近隋朝烽烟四起,大业皇帝(杨广)又一心攻打辽东,突厥,建立不世之功,只要张晓不在打长安的注意,也就顾不得张晓这一伙“小毛贼”了。

“安邦,你知道附近有什么能够吸纳的人才吗?”虽然毕泰的说法让张晓很心动,但是却知道这个做法是有利有弊,必须仔细思量一番。

虽然毕泰说的好听,但是这个计划可谓是行险,若是手中没有出色的人才,那么只能回弄巧成拙。

更主要的是,张晓不知道毕泰是真的人才,还是“纸上谈兵”的赵括。

张晓忽然想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这句话来,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

因此才这样出口问道,若是毕泰真的是人才,那么必然能够知晓一些“名人”的存在。

结果,毕泰的答案,让张晓有些瞠目结舌。

毕泰认识的人还真不少。

毕泰一口气给张晓提供了十二个名字,郑石如,魏征,王柯,段达,白文原,孟孝文,蒙杰宏,熊阔海,程咬金,伊哲,张童儿,沈落雁。

“你都认识?”张晓听到他的话之后有些瞠目结舌,这些人物至少有一半是鼎鼎大名的人物,若是能够全部收入囊中,别的不说,至少人才是不会缺了。

身为二十一世纪的穿越者,张晓自然知道,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别的,而是人才,有了人才,就能够有了一切。

因此听到这话之后,张晓自然变得既兴奋,又着急。

“魏征,伊哲乃是我的至交好友,自然认识,白文原,郑石如,蒙杰宏有过一点交情,至于段达,郑淑明,沈落雁,等人我仅仅只有一面之缘。”毕泰已经感觉到张晓“求贤若渴”的态度,因此也没有打什么哑谜,直接货盘供出。

“安邦兄,你若能够替我招揽到这几位‘贤人’,我就直接任命为我军的军师。”听到毕泰的话之后,张晓立刻将毕泰的“价值”提升了数倍,直接称呼为“兄弟”了,还需下了重奖。

听到这话之后,毕泰眼前一亮,毕泰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之所以如此快的投降张晓,实际上就是因为不想浪费了自己的一身抱负,而且感到乱世将至,张晓的样子虽然不太像什么雄主,但是至少是属于那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