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第1/4页)

但是想不起来,并不意味这不存在,仅仅是无法利用罢了。

而突破先天之境之后,张晓惊喜的发现,自己只要心念一动,就能够主动回忆多忘的记忆。

张晓甚至连自己三岁尿裤子时候的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当然这一点对于旁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大用处,但是对于张晓来说,无疑是得到了最大的宝藏。

例如张晓现在能够轻易的背诵太极拳的拳谱和心法,易筋经的拳谱和心法。

除此之外张晓还找回了当初好奇仅仅扫了一遍的道门“百日筑基”,“九转内丹术”,“吐纳法”,少林的“洗髓经”,“大洪拳”,“小洪拳”,还有国术中的“形意拳”,“八卦掌”等等。

毕竟在前世的那个时代,最不值钱的就是修炼用的各种知识罢了,连《易筋经》这种少林寺的镇寺之宝都是几十块钱打包带走,别的就不用说了。

虽然这些知识大多数经过了删改,而且有大量错误,漏洞的地方,但是其中的理论却又极高的借鉴价值。

更别说,张晓已经能够清晰地记得正本的《大唐双龙传》,《边荒传说》,《破碎虚空》等黄易笔下的武侠小说。

例如,张晓已经清楚地记得一代邪王石之轩的“不死印法”的所有理论。

不死印法是魔门功法变异出来的幻术,是石之轩综合魔门“花间派”与“补天道”两派秘传,佛学义理中“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中间”的高深思想作为理论依据,又经过无数次生死之际的战斗终于形成的一套高深的武功,利用阴阳相生,物极必反的原理,通过真气的快速生死转换以致几乎源源不绝而且不会有回不过气的现象,能够随意在生死二气之间转变切换。不死印法包括以真气测敌、知敌、惑敌,奥义在于“借力”,利用生死二气的极速转换来借劲化劲,将别人攻来的真气(死气)转化为生气,回复自己的气血,如何将自己的真气内力生生不息永不衰竭的法门。

而且张晓惊讶的发现,自己的脑袋里面多出了一些记忆,虽然这些记忆很凌乱,琐碎,但是对于张晓的用处甚至比前世的武学记忆还要重要的多。

因为那是包括“墨夷明”,“谢朓”在内的历代邪帝的记忆。

张晓根据自己的这些记忆最终草创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武学——“天邪掌”。

虽然因为时间的缘故,张晓仅仅草创出了三掌,而且都很简陋,但是它们的威力却是显而易见。

这一招“撕空”的原理一半来自于天魔功,一半来自于道心种魔**,这一招的要旨就是一个字,“撕”。

张晓的双手仿若变成了一半剪刀一样,直接撞到了大汉的斧头上面。

大汉的斧头显然有些犹豫,但是最终还是狠狠的劈了下去。

刺啦一声,张晓的手指狠狠的扣上斧头,然后发出尖锐刺耳的噪声,然后就是那么简简单单的一“撕”,好似一个农妇裁剪衣裳一样。

张晓的力道尽管很大,但是还不足以将大汉手中的铁斧给撕开,更何况张晓这一掌根本就不是用来撕兵器的。

果然,大汉的脸色猛然一边,感觉原本举重如轻的斧头第一次不听使唤。

张晓这一掌“撕空”,撕的不是实物,而是实实在在的真气。

虽然说真气不可能被撕开,但是在张晓右手用“生气”,右手用“死气”同时作用于地方真气的时候,就会产生类似撕裂的效果。

张晓显然发现大汉的斧头已经有些不听使唤,因此就用天邪掌的第三式,“独断横行”。

张晓的第二掌“圣人无心”是一招极为歹毒的招式,虽然大汉的横练功夫强悍无比,但是却极有可能伤在这一招下面。

而独断独行这一招虽然是张晓掌法之中最不讲道理的一招,蕴含着纯粹的“死”,不会留下一点生机,但是对于大汉来说确是最不用担心的一招。

事实上也是像张晓想的那样。

张晓的这一掌狠狠的烙印在了大汉的脑袋上面,就仿若是敲西瓜一样。

若是正常人,此时脑袋就会想西瓜一样爆炸开,流出红的,白的一大片。

可是事实上,张晓这一掌仅仅在大汉的脸上印出了一道璀璨的“手印”罢了,就像被人打了一巴掌似得。

“好厚的脸皮。”张晓看着大汉傻笑的样子,不由得有些腹诽。

“夫君的武艺日益渐长,真是让小女子大开眼见。”张晓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戏谑的笑声,不由得有些无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