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回家》攻城(一)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于仲文命亲卫把金将军押了下去,其余被俘的高句丽士兵也被暂时收押在右翊卫大营。

于仲文又派士兵去西岸给杨广送信,说明此次作战的详细情况,并请杨广决定这批高句丽俘虏的命运。

等了许久不见回信,于仲文只好先把这件事放下,专心准备接下来的攻城事宜。

杨广在接到消息后也有些不知怎么办才好,在他的内心里他是非常想把所有俘虏全部干掉以告慰麦铁杖的在天之灵,同时还能有效的消耗高句丽的有生力量。

可是转念一想这样做全然没了天朝大国的气度,即便用武力征服了高句丽也难保他们面服心不服,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起来造反。

还有就是他心中那个阴暗的想法在作祟,他不想如此快的结束这场战争,毕竟对山东大族的消耗这才刚刚开始。

杨广是正午时分渡过的辽河,只他的车架仪仗就足足用了半个时辰才全部渡过东岸。

杨广到东岸之后的第一个命令就是:“放了那些俘虏!”

于仲文得知这个消息后久久无语呆立当场,许久后才叹了一口气,命亲卫去放人。

依着他的性子,所有高句丽人都该杀光了才最安全,这群跳梁小丑三天两头的闹腾,早点把他们灭掉省的烦心。

于仲文的祖上虽是鲜卑人,但汉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已经深入他的内心。他的想法很简单:“敢犯大隋者,虽远必诛!”他把陈汤的原话稍加改动成为了自己的座右铭。

杨广并未在东岸大营停留,直接下达了第二道命令:“左卫,右翊卫所有将士立刻出发,辽东城外十里处安营。”

宇文述根本没见到杨广的面就接到了这样一道旨意,于是不敢耽搁立刻下令左卫全军收拾行装即刻出发。

王东阳带着一伍人正在练习阵法,就接到了出发的命令,有些无语的他只好暂停训练拔营出发。

好在左卫大营离辽东城并不是很远,不需要高强度行军。唯一的一点就是要赶在杨广前面肃清在敢在城外停留的高句丽人,提前清理出一片适合大军驻扎的营地。

浩浩荡荡的队伍再次出发,王东阳知道离辽东城越近,离隋军崩溃的日子也就越近。作为一个小小的伍长,最下层的军官他没有能力改变这场战争,更不可能拯救这么多人的性命。他现在唯一想做的就是活着回去,不仅仅是自己,还有手下这班兄弟都要活着回去。

宇文化及骑在马上走在对伍的前方,他对老爹宇文述的话没有听进去一丝一毫。他正在酝酿着怎么把王东阳那个讨人厌的家伙不声不响的弄死,可惜想了许久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辽东城是高句丽在北部边陲的一个重镇,城池高大宽阔,常驻居民有八万多人,街道纵横交错,商旅络绎不绝。

不过这样的城池在大隋境内根本算不上什么大城,充其量也就和一州一府的驻地差不多。

所谓的城高河深,坚城重镇不过是高句丽人员物资匮乏之下的产物。

平日里来往不绝,言笑晏晏的辽东城居民此刻完全没有了笑容,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严肃。如果不是乙支文德下令擅自出城者按投敌罪论处,只怕所有人早已跑的一干二净。毕竟隋军一百多万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辽东城又不是坚不可破,不跑的话等城池一破自然一个也活不成。

宇文述大军到达辽东城外十里的时候已是酉时,本想先清除四周的高句丽人,可到了地方才发现周围一个高句丽人也没有。

宇文述明白这是敌人使用的坚壁清野的战术,隋军远距离作战粮草转运是一个大问题。要支撑一百万大军的消耗,最少得数十万民夫,再加上路途中的消耗。合计下来差不多得准备足够三百万人的粮草才行,这对隋军来说绝对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只要把坚壁清野的战术做好,隋军如果不能速胜的话胜利的天平就会慢慢向高句丽这边倾斜。

所谓坚壁清野就是把辽东城附近所有的人全部集中在城池里,把所有吃的喝的都毁掉。让隋军找不到任何补给,不出两个月隋军肯定支撑不住,到时候就是高句丽反击的时刻。

宇文述把斥候放出去十里,在周围进行警戒,并找寻是否有隐藏的危险。

杨广的车架到达后,立刻下达了第三个命令:“左右卫东门外扎营,负责进攻东门;左右翊卫驻扎北门,负责进攻北门;左右屯卫驻扎西门,负责进攻西门;左右武卫驻扎南门,负责进攻南门。其余众军随中军驻守大营居中调度。一众人等不准擅自做主,如遇情况需立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