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再次抬头望向场中众人,鸿钧开口再道:“尔等能到此听道,皆是大有机缘之人。此次讲道三千年,望尔等有所收获。”

之后不等众人回应,便自顾自的讲了起来。而与此同时,这紫宵宫也隐没于混沌之中,再有人想来,就算是寻觅亿万年也是无用之功。

在鸿钧讲道之时,异像频生,朵朵金花在紫宵宫上空飘落,地涌金莲,云霞自生,天光四起。。。

“天地初开之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生灵亦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六章 鸿钧讲道,桎梏除。

鸿钧所讲之道,从最基本的开始讲起,慢慢由浅入深。整整一千年的时间,才讲到大罗金仙巅峰。

虽然在场之人皆是大罗金仙之上境界,但听起这些却也能相互应证,偶有所悟。

接下来的两千年间,鸿钧着重讲解了由大罗金仙巅峰突破至半圣,再到准圣初期的关键。

随着鸿钧讲道至此,那天地间对于先天神魔大罗金仙巅峰的桎梏好似被打开一般,在场之人皆有所悟,尤其是坐于高台之下蒲团之上的七人。

除开镇元子不说,悟性最高的莫过于三清中的老子,其本来境界已经无限接近于半圣,如今被鸿钧讲道轻轻一点拨,随着天地对先天魔神的桎梏消失,老子最先突破这层隔膜,到达了半圣境界。

老子的突破好像为在场之人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般,原始、通天、女娲、接引、准提一个个的也顺水推舟般达到半圣境界。

除了他们以外,那些在场没有蒲团的先天魔神中也有天资纵横之辈,如女娲的兄长伏羲,单论天赋也是极为恐怖的。

还有陪在孙行者一旁的那两位妖族之人,帝俊太一。他们也是成功达到了半圣境界,而太一比起自己那兄长帝俊,还要快上几十年。

不过孙行者却没有那么好运,只是单单达到了大罗金仙巅峰的境界,不过也算不错,毕竟之前他才大罗金仙后期罢了。

除了这些人之外,场中还有着十一个特殊的存在,便是那十二巫祖,之所以说十一个,是因为他们十二人除了后土一直都在认真听着鸿钧讲道,其余十一人都在开讲不到百年的时候便已睡着。

可是再看其修为,居然与其他人一般,也是突破到了半圣境界。

如此看来,与其说他们是因听道所悟后突破,还不如说是天道解除了对他们的桎梏而突破。

只不过所有人都不知晓此事,只以为是听鸿钧讲道才突破,不由的对鸿钧更加敬重起来。

对比起他们,镇元子才是这三千红尘客中,唯一一个真正因为鸿钧讲道而大有收获之人。

鸿钧所讲之道中,蕴含了不少将身体转化为法则之体的方法,如今镇元子最欠缺的就是这些,准圣境界本身就是一个将身体转化为法则之体的过程,当他将身体完全转化为法则之体时,便是晋升混元大罗金仙之日。

可是在场中人除了镇元子外,他们如今追求的还是领悟圆满一整条法则,所以对此并不看重。

三千年讲道结束之时,鸿钧睁开双眼,扫视在场众人,独独在看到镇元子那里时,才露出了满意欣慰之色。

“此次讲道到此为止,尔等且自行回去领悟。”

听了一次道便有了突破,如今听闻要结束了,不禁有些意犹未尽,纷纷追问下次讲道在何时。

鸿钧老祖听后,只道是下次讲道会另行通知。

见鸿钧要走,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