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部分 (第1/4页)

这其中统治阶级,整个社会文化思想环境便是巨大的篱笆,阻挡了一切根本上的变化。

所以引进再多的科技,也不过是样子漂亮点,新瓶装旧酒。

而真正让整个民族涅槃重生的便是新文化运动,特别是其中的白话文运动,是真正的关键,影响着之后的一切社会,其实看白话文的作用只需一点便明白,古文那么好,为什么五4运动后没人愿意重新开启古文教学?

“白话文运动?”

高天籁冯小婉是极聪明的,一听这词便意识到大体是什么意思。

两人脸色都有些变了。未完待续。

。。。

第五卷天龙寺第五十四章民若得智,若何?

高天籁深深吸一口气。

“你是说半白话?”高天籁缓缓说道。古文改革整个古代并非一潭死水,而是偶有进展,像古文八大家的改革,像白居易提倡诗要写得市井小儿都听得懂,可是这一切都只是对古文进行稍微的改变,很多时候是使之不往艰深晦涩的极端走。

“不,是完全的白话,即我们口头怎么说,手下便怎么写。”秦朝斩钉截铁。

“你是说止于小说?”

古白话在社会上也有出现,不过只是偶尔出现于一些话本,故事中,即便如此,也是半白半文言文。

“非也。”秦朝干脆直接说明,“我说的白话不是小范围,而是指一切凡用到书写文字的,都可改为口话。”

“一切?”

“凡用到书面文字的都改为口语?”

高天籁冯小婉怜妙玉宇文柔娘完全被秦朝的疯狂给惊呆了,文言文是什么?是现今整个中原文化圈,不论是儒家,还是佛道甚至诸子百家,一切学派的基础工具,是无论大宋,还是辽国契丹西夏大理交趾甚至扶桑等地的通用工具。

一代代以来,不是没有高人察觉到文言文的一些阻碍,可即便改变,也只是小范围的改良,即便是一些小说也讲究半古不古的,以显学问。

为何只作小范围改?

难道别人都不如你秦盛朝聪明。

其一,这就够了,文言文能让读书人交流,诗词传世,处理一切政务,赢得尊敬地位,甚至青史留名,没有改变的迫切需要。

其二,这事影响太大了,读书人之所以高人一等。有一点便在于这文言文上,一篇文章,用白话和文言文来写,是不同的。白话文文章会让人看不起,觉得很土,而文言文写出来后,行家看的是文采飞扬,义理通透。外行读了后读都读不懂,自然觉得深奥无比。

人向来如此。

自己不懂的,别人能懂,便觉得佩服。

倘若不写文言文,只写白话,整个读书人的阶级地位便一下从九重天降到地面,比普通人高不了多少,因为他们不过是比别人多认识几个字,懂得一些东扯西拉的大道理而已,毕竟识字虽然也有一定难度。可并不是很大。像秦家寨,大多数武者都识字,可为何他们对真正的读书人很尊崇,就是因为同样是识字,真正读书人能读懂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典籍,知道很多旁人不知的道理,而他们仅仅只是识字。

倘若把那些古文典籍翻译成白话文,他们都能看得懂,甚至评点一番,认为这里说理不对。那里是在放屁,哪里还会把它当回事,甚至加以崇拜?

佛造金装,人靠衣装。某些方面文言文和佛道家经书里,使用各种怪异的隐语,密语一样,就是让来装逼,提升读书人的地位的。

你想想,关系到整个读书人面子的事。如今你要一捶子打破。谁会答应,谁会支持?没人支持,你一个人口号喊得再响,又如何?

可是

高天籁平息着心中的起伏。

废除文言文,只取白话文,若是别人说出这句话,她直接当那人脑子有病。

可是秦盛朝……

半年三入宫,性本恶,性本空,再加上《论气》《理气浑一》……短短时间如此多的成绩出世……

“秦公子,我想知道理由”高天籁沉声道。

“文字是用来干什么的?”秦朝沉声,“当年仓颉造字,就是用它来传承智慧,开启民智的,可是”

“学而优则仕”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克已复礼为仁”

……

“都是放屁”秦朝暴粗口。

高天籁明月脸色很有些难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