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部分 (第1/4页)

高深,读的书比较多的,士子阶层的精英则是为那一则‘编写教材’而激动或者头痛。

“我的水平写那些书,比不过程颐、司马光,可是将知识整理成白话文,这还是够的。”

“编白话文教材,司马光、程颐、吕公著他们怕是看不上眼,而我的学问绝对够了,就是不知道秦仙傲会不会收我!”

“这是一个机会,成名立万的大好机会,这种机会都不抓住那就是傻瓜了!”

“一旦编写了教材,很可能百年,五百,甚至千年的白话文教材都是这一本,这种好事,秦仙傲不自己独占,偏要组成教材编写组,这不是赤裸裸的诱惑么?”

“初中、高中、大学、还有之后更高的,这得需要编写多少本教材?按秦仙傲这分科,每一科都是一个机会……”

大宋是中国封建社会读书人的黄金时期。

这时代牛人辈出,造成的后果就是无数放在其他时代,都是光芒万丈的思想家,在这个时代,连名字都上不了历史书。

甚至一些学问上不比司马光、程颐、吕公著、文彦博、王安石、苏轼等一个个差,可是因为名气,环境,性格或者一开始做官时站错队,得罪了人,最后反而籍籍无名,成天过着爹不疼,娘不爱的日子。

这些被这时代的巨星掩盖了光芒,不上不下的人此刻看到了这一篇文章,自然兴奋激动,有些人还像李恪非一样思前想后,生怕站错队,可有些却如同赵挺之一样立马动笔向报社写信,申请加入教材编写组。

在很多人激动时。

司马光、程颐、吕公著……这些儒家联盟的大佬们看到这份报,脸色都很难看。

第五卷天龙寺第二百一十三章儒家死不了

书房中拿着报纸的司马光身子崩紧得如同石雕一样。

“父亲?”司马康低叫道。

司马光胸脯微微起伏,手指动了动。

“秦仙傲倡议白话文,我一直都不是特别担心,因为我知道,儒家有多强大,这种强大是深入到了每一个人的骨子里,不可能因他秦仙傲而改变。”司马光低沉的声音缓缓响起,“可是我错了,我又一次低估了秦仙傲,或者说我虽然没有低估他,但也想不到他如何完全推毁我儒家体系,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儒家是经过历史检验最佳的学派。”

“父亲,儒家死不了!”司马康沉声。

“死不了?”司马光微微摇头,“儒家当然死不了,可是……”

“秦仙傲太狠了。”

“你知道么,要想除去一块地上的草,火烧,拔草除根,可是拔得再干净,过了一阵子,这些草又会长起来,因为地里长草是天性,天道不可违,我儒家在这一片大地上,就是有着顽强生命力的草。”司马光低声说道,“我虽然对秦仙傲向我儒家开刀很愤怒,也很提防,可终究是有些小看他的。”

“毕竟,他再强势,把我儒家的连根拔起,过一阵子,他势头一过,我儒家的草又会在这片大地重新生长起来,甚至浴火重生后更加旺盛。”

“可是我忘了,要让一块地不长草,拔了草后还有一招,就是种上菜。”

种菜?司马康手微微一颤。

“种上菜后,菜不死,则地不长草。”司马光沉声,“秦仙傲倡导白话文,要实行新教学,用白话文教学这菜去填补拔去草的空地,本不用在意,可是他如今编教材。不仅自己编写教材,更组建班子编写教材,倡导天下高人将古文翻译为白话文,甚至他在这报上将天下学问分科。而这分科……”

司马光眼里闪出震憾的光芒。

“光是一个文科,里面的学问就分得这么细,我们这么注重的诗词,在他的分科中不过是小小的一个文科,一个历史学在他的分法里就有本国史、世界史、考古学、博物馆学、民族学、文物保护技术。甚至伦理道理在他里面只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将学科分得这么细,这是什么意思?是告诉天下人,即便是将一切弄成白话,学问之道也是无穷无尽。”

“秦仙傲在文中说得好,越是懂得多就越是感觉自己渺小。不要以为将学问从古文转为白话文,就很简单,很容易,相反,我们需要钻研的更多。”

“他是在怦击,怦击我们装神弄鬼。怦击我释道儒千年以来一直在装神弄鬼,用读来晦涩,实则没内容的文词去唬弄百姓。”

“真是好大胆!”司马光咬牙切齿,“明眼人都知道他是污蔑,可是……”

“古文比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