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问心可安否 (第1/3页)

好书推荐: 绝世凶僧!横冲直撞

老先生姓林名知北,是一个说书先生。自打那年从洛阳城离开以后,这将近十年的时间里,江湖上再无老先生的传闻,仿佛他就这么从人间消失了似的。直到他再次出现在林玉昆的面前,林玉昆这才想起来,好像当年江湖上是有这么一号人物,还是什么洛阳城四奇之一,不仅说书功夫了得,而且据说一身武道境界也并不低,能在与“武痴”李彦则的交手之中,从容不迫,最后全身而退。

而林玉昆听到了林老先生的感叹之后,心中一沉,忍不住问道:“林老先生,此话何曾说起?沧澜他虽然确实和那如今几乎把控整个大魏文官的凌家有不轻的恩怨瓜葛,可是皇帝陛下总该护着他吧?沧澜很多年前就跟我提过,若论天下英雄豪杰,萧……皇上必然能够摘得榜首!而且沧澜的此次北上,还是皇上亲笔书信一封邀请的呢,倘若当真斡旋困难,至少全身而退,沧澜还是可以保证的吧?”

林知北微微偏头,一只手负于身后,一只手捋着自己的山羊胡,深深地看了林玉昆一眼,然后不知想到了什么,眼神一黯,轻叹一声,道:“如李沧澜一般聪慧的人物,在北上之前尚且看不透那人,那这天下,岂不是……”

林玉昆心头猛地一震,不由自主地伸手掩住自己的嘴巴,道:“老先生你是说……你是说……”

林知北抿了抿嘴,点头道:“若非是那位不想让他离开,又有谁能拦得住呢?”

霎时间,林玉昆的整个天空仿佛都暗了下来,她毫无意识地向后倒退两步,喃喃道:“怎么可能……怎么会这样……”

林知北见状,心中既感怀于两人的感情至深,又有些无奈愤恨。观林裕坤一时半会儿尚且不能自己回神,老人只得伸出负在身后的那只手来,猛地一拍面前那副挂在墙上的山水堪舆图,沉声道:“李沧澜能不能回来是两说之事,于你而言,必须要保证的是,在南蛮子打过来的时候,锦官城,不能破!”

顿了顿,林知北忽然自嘲道:“对了,现在是叫锦官郡了。”

林玉昆深呼吸,尽可能地收敛起心中的那浓重的担忧。她固然担心李沧澜,可与此同时,她更是以往整个锦官城的一城之主,如今锦官郡的父母官!

她想起了那个被吴央从更西南的地方带回来的、永远面色冷漠,不愿意与任何人说话打交道的黑瘦姑娘。那是明宗的少宗主,是整个明宗唯一在,南蛮人的弯刀下幸存下来的人。整个西南,在大魏王朝建立之前,除了那座被称为“边城”的桐叶城之外,便是她所在的这座锦官城首当其冲;而大魏王朝建立之后,桐叶城也就变成了锦官郡下的一县,也就是说,现在整个中原大魏,当南蛮的铁蹄踏进来的时候,只有她辖下的百姓,将会首当其冲!

她收回心神重新恢复了一位城主、郡守应有的风度,一手指向堪舆图上的某处,沉声道:“自从得到明宗覆灭的消息之后,我便听沧澜的安排,在蜀地之中,以选拔徒弟、传授武艺的名义,在笔架山的附近集结了将近两千人,打熬身体,训练战阵,以备不时之需。当时以为终我一生,也看不到这两千人同时上阵与敌人战斗的场景,如今看来,两千人竟然还是少了。听说北边刘天南将军带兵前往草原杀胡,动辄便是以万人为单位来作战。南蛮若是强攻,想来我们是守不住的。”

林知北看着图纸,点了点头:“军队是肯定要扩建的,但是宜精不宜多。蜀地地形复杂,南蛮若欲打开中原门户,除了翻越笔架山之外便只能是从桐叶城叩关而进。故而桐叶城这座县城虽小,却需要重兵把守。老夫提议,你现如今手下有的三千士卒,三日之内便要调去桐叶城两千!且进驻之后,应立刻修缮城墙,将之加固加高,如此一来,便可营造出如千年以前李太白所言的那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纵使南蛮大军杀到,人数上也无法占优。”

林玉昆眼前一亮,道:“老先生所言极是!”

“除此之外,你也应当在辖境之中,想办法让百姓们自己想起,西南尚还有南蛮在虎视眈眈,让他们自己想一想,倘若某一天,南蛮的大象真的出现在了他们的视线之中甚至是街道之上,他们应该怎么办?”林知北叹道:“昔年,明宗以一宗之力,力抗南蛮一族,而你与李沧澜又治城有方,故而锦官城中百姓竟渐渐意识不到自己其实是活在一个随时可能倾覆的巢穴之下。如今明宗覆灭,而我们又不敢将这个消息公诸于众,便只能想办法唤醒他们的危机意识了。如此一来,当南蛮破城之时……”老人说到这里,苦笑了两声,道:“倘若真的有那么一天,至少他们也有个心理准备,该逃命逃命,总能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