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干戈满地天南东31 (第1/2页)

周南和高远、杨可世、狄庄等人走在城墙上,不时的指点着城外的两万多平州军和城周围十几里的连营,丝毫没有“无齿”之辈应有的样子。

“大郎,看来张觉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啊!没有趁着遵化城兵力空虚拿下来,现在是想把我们都困死在这里啊。”杨可世看着城外连绵不绝的营帐和军队,感慨地说道。

“看这样子,怕是不会少于两万五千人吧!张觉这次为了困住我们,可是下了本钱了,这张觉野心不小啊。”高远也是有感而发,两万多人马,对于小小的平州路来说,确实是很大的数目了。就好像易州、涿州来供养两万人马一样。一个州县民力、财力有限,能养得起的军队也是有限度的,超过了限度,就是穷兵黩武了,除非张觉是想集中人力、财力做大事。

“这遵化城外,便是两万五千人马,加上我手下的五千人,正好是三万人。这已经是张觉的五万大军的一多半了。”狄庄熟知内情,向周南等人解释道。

“五万人马?还有两万在哪里?”高远问道。

“那两万人马就是分散各地了。平州南面、西南面与大宋相接,北面榆关一带又要防着金兵,各州县又有一些人马驻守,这样算下来,两万人马还有些少呢。”狄庄答道。

“张老头这次是要一战定乾坤啊。”周南笑着说道,“我们城中也有精兵近万,张老头不知道能在外面守上多久?”

“不用多久,五天、十天也就够了。”高远泄气地说道。

正说着话,狄庄突然一指东面说道:“快看!中间那个白袍的就是张觉老匹夫!”

周南等人忙看过去,只见城墙东面约有一百多丈外,新搭建了一座三丈来高的高台,有两丈见方,用于了望遵化城内的情形。一群将官在平台上,向着城内指指点点,其中有两个没有穿铠甲的文士格外显眼,一个身着白袍,另一个身着褐色长袍,站在一群将官当中。

“那个褐色长袍的是谁?”周南问道。

“那是张觉老匹夫的军师李石,滦州人。老匹夫野心极盛,招揽了李石出谋划策,手下人马壮大后,这才定下先除万胜军,后取燕京城的计策。”狄庄恨恨地说道。

“那这张觉是想称霸一方做个土皇帝了?”

“张觉老匹夫倒是想,可是李石只想西迎天祚,恢复大辽。张觉只得在自己卧房内挂着天祚帝的画像,也说是要起兵迎接天祚以蒙骗李石。”狄庄对周南说道。

“大郎现在是货真价实、名正言顺的大辽驸马,张觉这老头为何还要攻打大郎的人马?”高院不解地问道。

狄庄说道:“诸位有所不知,这张觉匹夫乃是最惯会花言巧语,他对李石说周将军乃是汉人,手下大将更有宋军中的大将,不算是契丹人。又说天祚帝尚在,驸马乃是外姓,还说驸马和公主不去出关救驾,就是包藏祸心。总之说得李石听信了他的话。”

“迎回天祚帝又能如何?”杨可世不以为然地说道,“天祚帝信用谗谄,逐斥忠良,好酒贪色,这样一个误国的皇帝,迎回来作什么?!”

狄庄叹一声道:“军中将士不愿意去迎回天祚的多的是,只是张觉匹夫乃是朝廷任命的副节度使,又是知州,掌有大权,像我这样的,也只是领兵打仗,听从人家的。”

“要真是为治下百姓着想,就该抵御金军,不起内斗,积攒实力,一旦兵强马壮,便一步步将金兵赶出去,这才是为人臣子该做的。像张觉这样,只不过是打着天祚帝的幌子,去实现他自己的野心罢了。”历史上对张觉的评价,多数都认为他一开始既然归顺了金国,后来又杀了金国使臣,拿着自己掌控的平州当筹码,向大宋待价而沽,从而挑的大宋和金国起了争端,才使得金国以此为由率兵南下。当然,即便没有这个张觉,金国肯定也会找别的借口攻打大宋,张觉只不过是让事情早发生了几年。

“周将军说的极是!要打就去和金人打,那才是英雄好汉!”周南的话让狄庄大为赞同。

“狄将军,你说要归顺我万胜军,可是真心?”周南突然问道。

狄庄一愣,忙说道:“当然是真心归顺。张觉老匹夫如此陷害于我,蒙周将军开恩,对我和手下人没有赶尽杀绝,我狄庄愿意今后跟着周将军。”

“那好,”周南说道,“我现在有件事,除了狄将军,别人也做不到。不知狄将军可愿意去做?”

之前周南并没有答应狄庄归降,现在既然有事要狄庄做,自然就是同意接纳狄庄了。狄庄喜得立即说道:“末将愿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