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部分 (第1/4页)

可无论旁人如何猜想,金霞上人自己对藏元真人的事情始终不发一言,谁人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故而一切都只是臆测罢了。而多了这件事情,九州同道都对金霞上人又敬又畏,他在华山派中也是言出法随,众弟子莫敢不从。

相由心生。俞和此刻亲眼见到了金霞上人的模样,心中也在暗暗提防。这位带着百步杀机的华山老祖,绝对不是个寻常人物。而金霞上人大力支持召南子,此番自己想斩尽赤胡傀儡修士,说不得还须在金霞上人面前走过一遭。

除了西岳华山仙宗的修士,站在真武殿前石坪上的,还有来自西南滇蜀两地的道门高手和其他九州道门派来的援兵。俞和拿眼一扫,越看越是心惊。

先说西南滇蜀两地,那可是天下炼气士中的英杰群起之地。俞和早年在滇地开设罗霄剑门别院,曾经跟滇蜀两地的道门大派打过交道。不过这一次来朝阳峰的,可与当年观礼滇南别院开门法事的人不尽相同。

其中人数最多的,自然是号称“天下道门第一宗”的蜀山派。

俞和一眼就看到了那位名唤诸葛坚的蜀山紫青双剑传人。几十年前在滇南别院中,与俞和放手一战的蜀山诸葛坚,还是一位面似冠玉,目如朗星的翩翩美少年。那时他还丹未成,却依旧锋芒毕露,当众召来蜀山镇派双剑,震动西南群修。俞和全靠自己一口真元精纯雄浑,绵绵不绝,才终于险胜了诸葛坚一招。在诸葛坚脱力晕厥之前,就言明等他还丹炼成,必要与俞和再分胜负。

如今又见这位天之骄子,却也是一副将近而立之年的面相,周身菁华内敛,返璞归真。他淡然的站在蜀山修士当中,双手空空,一点儿也不起眼,身上的衣着虽然精致出众,却丝毫不显得浮夸。俞和运足目力细细一望,但见诸葛坚脑后祥光如轮,宝焰流转,当是得了蜀山真传,一身修为兼具道佛两家之长。俞和看不透诸葛坚的深浅,心中估摸对方此时的道行境界,恐怕比自己是只高不低。暗忖那“天下道门第一宗”果然不凡,而这位紫青双剑传人的天赐福缘,也是可比海深。

俞和以神念这么遥遥一望过去,那边的诸葛坚立时就有了查觉。他转头顺着俞和的视线看了过来,也不知是不是认出了俞和,他嘴角边竟勾起一丝笑意,眼中也闪过一抹异样的神采。

偷偷窥视别人的修为境界,乃是十分失礼的举动,俞和见自己被人家当场发觉,赶忙收回了神念。再看蜀山派领头的人,又是一位与传说中的“世外高人”模样迥异的男子。

这位中年修士,生得好一副雄壮的身板。他高有近八尺,虎背熊腰,那胳膊膀子能比旁人的大腿还要粗上一圈。一套雪蚕丝银纹道袍裹在他的身躯上,怎么看也像是太紧了一些,前襟领口处左右绷开,露出半片毛茸茸的胸膛。这人肌肤黝黑结实,颜面上须发萁张,一部络腮胡子和两道烧天浓眉分外威武。

在他眉心处,隐约有道亮银色竖纹,好似神话中的二郎真君,生了三支眼睛。他左右耳垂如西天佛陀般又厚又长,几乎能垂到下颌左右,耳垂中央穿孔,挂着一对紫光流溢的骨环。单看这人的出众形貌,就不需旁人介绍,此男子在如今的九州道门中可是名声显赫如雷贯耳,当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本代蜀山仙宗的掌教大尊,无有法号,名唤邢天。

这位蜀山掌门,可真是世间首屈一指的翘楚人物,无论谁提及他,都会竖起个大拇指,诚心叹服。邢大掌门的生平是个传奇,他直到年过古稀,才拜入蜀山门庭,后来修成大道,天人五衰尽去,肉身返老还童,成了如今这般看起来也就堪堪逾过不惑之年的模样。

邢天未修道时,曾高中过凡俗里的武状元,当过统兵数万的大将军,可后来王朝日暮,他就兵败落草,凭着一身横练的外家功夫,在绿林中得了个“黑肉山”的诨号。再后来受个苦行老和尚点化,为他醍醐灌顶,继承了一身佛法性功。邢天放下屠刀,拿起老和尚的木钵盂,四处游方渡人,以洗脱罪孽。因他古道热肠,常常路见不平拔拳相助,把贼人揍得半死不活,再宣讲佛法感化,于是那“黑肉山”的诨号,就被改成了“冷面佛”。

到了古稀之年,邢天偶然走入西南蜀地,在蜀山大峨崖坐禅时,引动了金顶佛光异象。当时一位蜀山长老望见邢天,立马惊为天人。要知道邢天受了老和尚的灌顶,虽然无有神通,但他一具肉身已然逆转先天,到了纯澈污垢之境,加上半辈子苦修佛法,心神坚如金刚,沉如寒潭。由这一切机缘巧合所致,邢天的身骨资质,正好与蜀山派的真传心法完全契合。

于是生性豁达的邢天就拜入了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