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部分 (第1/4页)

于是道:“我乃不死之身,你又如何收我元魂?”

风宗逊道:“少不得劳烦你去煞龙塔中消磨了修为法力,到时我修成魔龙巅峰境界,自然有法子收你。”

魔七只好点头,这时风宗逊祭起煞龙塔,将魔七收在塔中。

这时银偶又将魔龙本体放出,诸多魔龙分魂立在龙体之侧,皆是默默无言。这些分魂知道大限已到,且身在天地残卷之中,便是心中不肯,又怎能拗得过大帝的法旨?

风宗逊一一将诸多魔龙元魂收了,有的元魂还需进入煞龙塔中消磨,有的只需一掌毙杀,将元魂收在玉盒之中便可。

此时魔九已不知逃去了多少万里,但面前浊气稀薄之极,显然并非在九渊之中。

魔龙忖道:“我此刻身在天地残卷之中,又得大帝加持,若只管遁去,便是行了几千万里,也仍在卷中。说不得,只好拼个鱼死网破。”

她取下腕上金铃,将手一拍,那金铃就悬在头顶,一道金光射将下来,将其全身罩住,忽的金光一敛,那魔九的身形就瞧不见了。

九渊第九重处因魔龙分魂一事,正扰得纷乱不休,但九渊第十七重处,却是另一最后在风景。

此处哪有浊气乌云,唯见青山绿水,白云悠悠,说来竟与仙庭无异了。

而一座青山之巅上,正有两名修士倚石而坐,面前铺着一张残卷。

左首那人正是原承天,右首那人风神俊逸,超凡绝俗,似乎比原承天更胜三分,自然便是九渊之主,与创世世尊分庭抗礼的世间唯二神尊九渊大帝。

二修都在瞧着天地残卷,那画中情景,自是历历在目,等瞧见魔九消失时,二修皆是神色不动。

原承天道:“魔九终是不肯,为之奈何?”

大帝道:“世尊意下如何?”

原承天道:“那事情若是做得容易了,岂显出风神执的心志来,收去九渊魔龙分魂,若是一蹴而就,未必是福。”

大帝抚掌笑道:“果不枉你去尘世历劫一场,那世道人心,已逃不过你的一双慧目了。”

这时原承天向残卷中瞧去,风宗逊已收了魔龙诸魂,果然留猎风不噬。只是风宗逊虽收了魔龙诸魂,但因诸魂神通不一,若想一一噬去,亦需花费极大的工夫,这也是风宗逊职责所在,纵是千难万险,也在所不辞。

忽见九珑在卷中立起,向上揖手道:“大帝,我本元极仙子转世,随世尊历劫,今有魔龙分魂魔十三,为世尊九世历劫首从之侍,这福缘非同小可。又因猎风性情忠勉,实为世尊不二佑助,还盼大帝体察此情,饶猎风元魂不噬。”

大帝听到此言,微微一笑,转向原承天道:“世尊意下如何?”

原承天道:“以宗逊手段,又收了十一道分魂,想来假以时日,必能收伏魔九,只是猎风之事,还需容情。”

大帝眨了眨眼睛,道:“此事有何道理,你说来听听?”

原承天道:“天道若缺,凡事岂可求全,且宗逊对猎风情深意厚,若是勉强他收了猎风,反倒会心生怨恨,到时天地之间,再无一人为他所忌,只怕这边收了魔龙,却多出一尊神魔来。”

大帝叹道:“世尊之言是也,法度莫过于人心,收了十三道魔龙分魂,固然替天地了结一事,若激得宗逊性情大变,又怎是苍生之福?”

其实原承天深知,便是自己不替猎风求情,大帝早就做了安排。

原来猎风刚到九渊便被大帝唤醒体内魔龙元魂,且安排在九渊七重修行,若大帝要取猎风元魂,又何必为此?

且魔龙若是十三道元魂一个不少,完全合体,其神通之强,便达不可思议之境界,到时大帝也未必能压制得住了。

唯留猎风元魂在外,方令风宗逊有所顾忌,这也是御众之道。

需知那人心是随着自身修为强弱身份地位而变,凡俗之辈只知温饱,仙修之士便求长生,到了大帝魔龙这样的境界,便求创万世之业,但唯因两者皆是神通广大,一旦略有不合,便殃及天地苍生。

大帝留猎风元魂于外,或可言是私心,亦可言是天道,只因大帝之心,唯念苍生罢了。

因此原承天与九珑前来替猎风求情,大帝自是顺水推舟。原承天与大帝相比,自是境界低微,但因早立志修天道之修,于诸多事务,便与大帝的心思不谋而合,二修皆是世间至仁至德,行事的手段相差无几,自是不足为奇。

大帝便开口道:“元极,你既有所请,我焉能不从?就饶猎风元魂不噬,却令她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