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1/4页)

沈闲觉得这风俗真是奇特,但想到大齐国皇帝头上插了十四根簪子,那不是跟长个刺猬在脑袋上么?一想到满脑袋长刺的大齐国皇帝,沈闲便有想笑的冲动。

“这里就是碧头城了,皇城那边暂时还没有联系,我这就先走一步!”甘九弧说道,驾马进了皇城,不见了踪影。

“看来要进皇宫,还得等待些时候,几位若是觉得劳累,可以随我去皇城内客栈暂住!”萧万云对众人说道。

“一切听萧爷的安排!”众人回答道。萧万云点点头,便带着众人进了碧头城。

碧头城为大齐国皇城,其气派程度自不是秦安城可比。虽然有传言说秦安城为鹿武公仿效皇城规格而建,堪比巨雷国皇城“天霄城”,但沈闲观摩了这座碧头城,便觉得那些传言夸大了,皇城宏伟,哪里是一个小小分封国国都所能比呢?

碧头城城墙高耸,光是其宽度,就跟秦安城一条大街一样宽,也够五十丈。城墙顶部略小,约有三十丈宽,部队来回在其中巡视,丝毫不觉得狭窄。皇城远比秦安城大,城墙排开,约有十多里长,四面修葺,似盘在大地上正沉睡的巨龙,宏伟非常!城墙上建筑碉塔、箭楼等防御工事,又给人肃杀严整之气,显得壮观威严,坚不可破!

沈闲跟着萧万云进了碧头城,城内布局也是东西市坊酒楼,与其他城市相同,只是规模大了一倍不止!北边是皇宫所在,因为此刻萧万云要带着众人前往客栈休息,所以暂不得见,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沈闲骑着马,视野开阔,但见大街上人头晃动,似一片片碧草偶尔被风吹偏,又似碧波起伏荡漾,只是这么一眼观瞧,便觉得与那“碧头城”一称极为相符,真的是满城的“碧绿脑袋”!

当然,来往之中也不乏江湖同道,他们多是从外地赶来,和沈闲等人一样,不戴玉簪。只是这些人没在了皇城百姓中间,不细心寻找,恐怕还真难以发现。只因这里头戴簪子的人太多,偶尔有几人混在其中,一眼看去也似顶着碧绿脑袋,着实难以区分。

沈闲有些好奇,听萧万云说,头戴碧玉簪子是王公贵族们的喜好,为何这里大街上也有各色各样的人戴玉簪呢?难道他们都是王公贵族?连在街边摆摊的小贩也是?

萧万云对沈闲的疑惑只报一笑,并不解释,只带着众人来到西大街的“万福客栈”。几人刚到,就有伙计迎出来牵马,连连招呼众人往里走。

沈闲下马,还没抬脚往里走,便看见客栈外面坐着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他面前铺一张裹布,上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簪子,其中一排,竟全是碧绿色的玉簪!来往有路过的人,大都喜欢在他面前驻足,细细打量他的玉簪,然后讨个便宜价钱就揣怀带走。沈闲见老头衣衫朴素,又不似大富大贵之人,为何卖得这些贵重玉簪?他一时好奇,便上去蹲在裹布边,拿起玉簪观看起来。

沈闲算是个入门的炼器师,好歹是个“学徒”,虽然能炼制的器物层次不高,但他有奇思妙想,而且眼光独到,连周老都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才!他就这么几眼观看,就发觉了其中蹊跷。

原来这玉簪并非是真正上等玉石雕琢,而是用一种叫做“青石”的炼器材料,配上些软玉炼制,还得是炼器途中失败才可出现这“形质如玉”的奇效。沈闲问了那老头几句,才知道这城中所见碧绿玉簪,大都是这种“青玉”所制,因为炼制简单,所需材料又少,所以在这里流通,很有市场!特别是其形质如玉的一特点,既让人得了便宜,又可用上喜爱的“玉簪”,因而颇受欢迎。说起来这叫做“青玉”的东西,本是失败品,是废弃物,在炼器行家眼中一文不值,却没想来到这碧头城,用此废料做成簪子,倒被众人喜欢,这却是一件奇事!而将那青玉变废为宝的想法,更是天下一绝!

沈闲心头不觉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又向老头打听了些事情,便暂别萧万云等人,急急前往东街炼器房!

萧万云倒是不会管沈闲去哪,本来带沈闲前来,就是为了让他开阔眼界的,此番沈闲要在城中闲逛,那自然不会干涉,只是给了沈闲些许银两,便带着阮云霞等人进了客栈。

萧万云等人在客栈中休息便不多提,只说沈闲一路到了东街炼器房,询问了炼器房管事一些情况,便取出装有“七彩巧纹蛛”七色蛛丝的锦盒。又抽出腰间的剥刀,运转斗气,小心翼翼割下一短截蛛丝,放在炼器房管事备好的一只锦盒中,对其笑道:“按照先前说所,还请管事取来我需要之物,再租借你这里上好的炼器房一间!”

那管事合上锦盒,笑眯眯地说道:“公子放心,你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