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 (第1/4页)

太子听的目瞪口呆,虽不通军事,也觉得没有错失,长吐了一口气,满是喜意,转首看向忠勤伯,问着:“忠勤伯觉得如何?”

“好,好计!”忠勤伯说不出话来。

太子只觉得一阵轻松,说着:“既是这样,就全靠诸卿了。”

长公主府

夜色渐渐沉暮,各处都点上了灯,要紧之处,更是廊檐每隔十米吊一盏宫灯,使得走廊都染上了淡淡的银色。

小郡主院内灯火通明,房前有两个丫鬟候着,随时听着小郡主使唤,房内小郡主坐在琴前,定着心神一动不动。

这是宫中琴师所授,抚琴前调心,才能弹奏,此时小郡主酥胸微隆起,随呼吸一上一下,就要伸手要弹,就听敲门的声,紧接着有人进来。

“小紫,别闹,裴哥哥什么时走,打听到了没有?”小郡主问着,本来这是很犯规矩的事,但她和小紫情谊不一样,又派她出去打听着要事,因此只是微嗔。

“裴子云三日后出征,已定下来了。”长公主声音在耳畔响起:“不过喊着裴哥哥,什么时你这样肉麻了?”

“娘!”小郡主身子一颤,带着娇羞,伸出了手,轻轻在长公主身上锤了一下,欲言还休。

“哎!”长公主看着她的样子,叹了口气:“你这个裴哥哥,可真正不简单。”

她已经得了太子抄录的记录,心里很是震惊,这裴子云真是深不可侧。

其实道人无法真正担任官职也是好事,这就不能真正形成势力,干涉朝堂,而要是这次封了真君,其实就是相当伯爵,配小郡主,是绰绰有余了。

只是听闻,裴子云在家乡有个青梅竹马,还交了八字,心里就蒙上了一层阴影。

第三日·码头

数百大船云集,今日难得放晴,阳光洒下,带着暖意,放眼望去,大江上都是船只旗帜,挂着一个大大“承”字。

旗舰上旌旗帅旗间甲兵连绵,甲胄林立,持着长矛,护卫周围,带着杀气,森肃威严。

十数游击、偏将、大将早已到了,承德郡王还没有到,这些将军,都在窃窃说话,面带忧色。

“没想到陛下居会派出承德郡王,他才十二岁吧?”一将低声说着。

“承德郡王只是坐纛,听旨意,忠勤伯才是主事,忠勤伯虽不是武将,但跟随陛下南征北讨,并不算外行人。”一个说着。

前面说话将军听着有人搭话,抬头看去,就笑着:“我道何人,原来是李将军。”

正要继续说话,只听一个太监的尖声喊着:“承德郡王到。”

众将停止了走动,向着看去,只见一个少年,冠插金簪,系朱缨,上有东珠七颗,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有蟠龙,面目清秀,在太监护卫下而来。

承德郡王身后跟随忠勤伯和一个道人,后面跟着十数个侍卫,顿时全场静了下来,看着承德郡王入座。

众将看去,郡王高居主座,这理所当然,但左侧坐的不是忠勤伯,而是一个道人,右侧才是忠勤伯,这些人顿时议论起来,都交头接耳,面面相觑。

忠勤伯坐在右侧,看着众将交头接耳,不禁皱眉,大怒:“肃静,这成何体统,郡王和天子剑面前,还敢喧哗,不想活了?还不行礼?”

忠勤伯一声怒吼,下面这些人顿时安静了下来,分班两侧,一起拜下:“末将拜见郡王千岁!”

承德郡王站了起来,看着下方:“孤奉父皇之命,此次围剿逆贼,不过孤年幼,还得诸位将军辅助,还请用命讨贼,要是有功,本王必如实禀报圣上,要是不听号令,延误军机,孤虽年幼,不能用三尺王法?”

这是昨天都商量好的话,虽心里已慌乱,两条小腿也痉挛微微颤抖,但承德郡王还是念了出来。

众将互相看了一眼,大声应到:“是,殿下,敢不为朝廷效死。”

这声音整齐洪亮,中气十足,裴子云和忠勤伯对看了一眼,承德郡王暗松一口气:“不过这次出征,父皇给我配了左右手,一位是忠勤伯,一位是裴真人,想必你们还不熟悉,让忠勤伯跟诸位说说话。”

忠勤伯目光一扫,端容说着:“我是代天训示!”

“此次出征,我负责督办粮草、后勤、公文,这大军出征,陛下委派了承德郡王,一切都有承德郡王命令,我入宫受陛下召见,天语叮咛,说了半个时辰,核心就一个,敢不从命着,国家有明刑正典,立刻正法。”

忠勤伯冷笑了一声,军将一起拜下:“不敢,末将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