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页)

这可真是瞌睡时送个枕头,龚照瑗正发愁如何在伦敦地界拿下孙中山,他没想到猎物居然自投罗网,心中大喜,他与龚心湛以及使馆的其他两位参赞计议了一番,觉得这真是天赐良机,绝对不可以放过,遂设下一个圈套。

第二天上午,孙中山兴致勃勃地来到使馆来找邓廷铿,打算一起去探望老乡。邓廷铿把他先稳住,说下午两点再去,先招待他吃了个饭。酒足饭饱之后,邓廷铿拉着孙中山,引荐给参赞马格里(Macartney Halliday)。

这位马格里也是晚清奇人之一。他是个美国人,咸丰八年以军医身份来中国,后来还加入了戈登洋枪队,协助李鸿章剿灭太平军,还娶了太平天国纳王郜永宽的侄女当老婆。苏州杀降事件后,戈登与李鸿章势同水火,多亏了这位马格里从中斡旋,才算平结此事。马格里从此加入淮军,依仗自己的洋人身份帮着李鸿章办理洋务,还加入中国国籍,改了字叫清臣。后来他主持的金陵造炮局在大沽试炮失败,炸死了七个人,被撤职闲置。郭嵩焘派去英国出使时候,把他也带了去,从此就以美裔中籍职员的身份出任参赞一职。

孙中山早闻马格里之名,这次居然能见到本尊,不喜过望,开始大谈中国洋务与维新问题。他先夸奖了李鸿章一番,然后又说中国如今在国际备受欺凌,皆因不重视洋务的缘故,中堂大人孤掌难鸣,须早变民主云云……马格里与邓廷铿早有计谋在胸,也只由着他慷慨激昂。

等到孙中山客套完了,邓廷铿又拽着他上了使馆二楼,去见另外一位广东籍随员李盛钟。过不多时,马格里假装走过来,说国内来了电报,密级很高,请邓廷铿亲自译出。邓又拽着孙中山上了三楼译电室,一步步引着他进入毂中。

到了三楼房间,邓廷铿把孙中山一把推进去,当即落锁。马格里在外面对孙中山说:“你不是姓陈,你金表里刻着孙文二字,肯定就是那个通缉犯。现在奉了龚公使的命令把你拘禁在这里,我们已经发电报到国内总署了,等到总署回电以后,才能把你放出来。”孙中山身陷囚囹,追悔莫及,还想跟邓廷铿套套近乎,问能不能允许他返回寓所拿些日用的东西,也被拒绝。

龚照瑷拿下孙中山之后,立刻给总理衙门拍了一封密电,说孙中山自己来到使馆,已经被控制住了,请总理衙门迅速回电指示下一步行动。孙中山被抓只是万里长城第一步,从伦敦到北京千里万里,如何把他绕过英国人耳目活着带入境内,还是个难题。

龚照瑷一边指示看管好孙中山,派了一中一外两位随员24小时监视,甚至连窗户都用木条钉好,水泼不进;一面拨出7000英镑,租了格莱(Glen)公司一艘2000吨的轮船,定制了一个大木箱,一俟总署复电,就立刻把孙中山装到箱子里运出英国。他们作事很细心,特意选择了一条外籍轮船,而不是不列颠籍船只,这样即便事后英国人觉察到,也无法在苏伊士河予以拦截。

而孙中山被囚禁在方寸之间,却仍旧没放弃希望。他先后数次强调使馆并无拘捕权,并要求给自己的老师康德黎传递消息。然而中国使馆方置若罔闻,一心要把他弄回国去,他写的几封信都被马格里扣留下来,一封也没有传出去。龚照瑷甚至还派人骗孙中山写下英文的自白书,打算日后会审时作为呈堂证供。

轮船很快就租好了,木笼子也订得了,可偏偏发去国内总理衙门的电报,却石沉大海,再无回应。龚照瑷急得团团转,有心早早把孙中山送走,又没有正式命令,只能命令译电员守在电报机前,随时等着复电。

孙中山乃是朝廷钦犯,总理衙门何以回复如此迟钝呢?至今已成为一个谜团。有说清政府对如何处置孙中山莫衷一是,有主张在伦敦或海船上直接杀之,有坚持必须运此巨匪归国,公开处决以平民议,群议嘈嘈以致耽搁时日;有说是总署的译电员粗心大意,误把头等加急密电搁错了格子,恰逢李鸿章10月3日刚刚出访归国,引起轰动,各国政要拍往中国的电报极多,译不胜译,宝贵的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

久拖必有生变,就在清政府的复电久候不至的时候,意外出现了。

当时使馆有一名英籍工人柯尔(Geovge Cole),负责每天给孙中山生火送水。孙中山暗自请求他帮忙,开始柯尔不理不睬。孙中山左思右想,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来。

英国那时候大部分平民对远东地区兴趣不大,除了政治家和商人以外,很少有人关心那里的事情。但是这些人对近东地区尤其是与基督教有关的事情,却格外敏感。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