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1/4页)

管世敦:“张三哥,你怕是把人家喂的鱼钓了吧?”

张兴发:“绝对不是!除了砍柴的,放羊的没有人去过,好多里都没有人,绝不是人养的。由于极少有人去钓鱼,所以才有大鱼。你说到养鱼,那个地方却真是个养鱼的好地方,在缙云山顶的两条山脊之间,中间七八个大水凼,一条小河连起,水也是活水,整个地方叫余家槽,前后都有一个山口。”

管世敦:“余家槽好宽?”

张三哥:“不很宽,约一里多二里,但长有七八里,其实隔你们的地也很近,翻过去就是你占的地方了,而且从你院子的侧边有条小路上山,我就是从你院子的这条小路上山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如此好的一个养鱼的地方,岂能放过,管世敦惦记着这件事,哪的还有心思喝茶。管世衡看出这点,说道:“四弟。我要回去给那几个丘二吩咐点事,我们往回转吧。张三哥,告辞!”拱了拱手。

出了的茶馆,管世衡说道:

“四弟,我已看出你心中的喜悦,你坐不住了,是不是?”

管世敦:“知我者,大哥也,这不,养鱼。养羊都可解决了,一个长八里,宽二里的山谷要养多少羊啊,八个大水凼要养多少鱼啊,真天助我也,大哥,明天我们一道去看看,不错的话,就给知府程大人提出。此即非田非土的地方,知府大人一定会让我占的。”

第二天两兄弟带着两个年轻的长年背着干粮和水,从小路上山了。说实在,大家都以为十分荒僻。结果原来还曾住过人家,还有几座并不太破旧的院落,也有一些荒地。连珠水凼也是实,但并不是大小一致。而且有的大,有的小。大的大到一百来亩,小的小到只有几亩,中间小河流淌,两边是荒着的山坡,长着不太密的树林,沿着这条河边小道往前走。昨晚管世敦叫管事去问长工中间有谁喂过羊?有谁喂过鱼,其结果很令人鼓舞,竟有三兄弟喂过鱼,是在桐梓帮长年为人喂过,有五个人喂过羊,也是同姓兄弟,故一样带了一个上来,一会儿走到一个两边都是崖壁的地方,两边山头靠得很近,形成一线天,但下面还很宽,主要是两边都有个几丈深的岩檐,岩檐里各为一个大洞子,并不深,却很宽,养过羊的黄天林说道:“管老板,这里是关羊子的好地方,每个洞可关上千只,隔水也近,就是下雨羊也可在岩檐下活动,吃食。”

又经过三个大小水凼,河水就变得小了,槽谷便到尽头,来时走的右岸,回来走的左岸。左岸宽一些,院子虽不大,但有六七座,院子周围也有土,有的十几亩,有的二三十亩,从左岸走至尽头,河水流到一个叫滴水岩的地方变成一条瀑布流下去。在瀑布上方不远处有个跳蹬过小河,过了河,又沿右岸返回上山小路路口,整整走了一个半时辰,都有点累了,大家坐在一个石头上喝水、休息。

管世敦:“余大哥,这八个水凼,用来养鱼,你看怎么样?”

余大成:“管老板,这是个养鱼的好地方,水干净,又是活水,而且又靠一边,很适合,只是要变成养鱼塘还要加以修整,如建喂食池,而且有的水凼要合并,太小了不适用。”

管世敦:“黄天林,这个地方适合养羊吗?你是养羊的老羊倌了。”

黄天林:“管老板,这个地方太好了,这么大的一面低山坡,树也不太多,各种草,小杂树都有,还有两个大岩洞可关羊子,洞外又有大岩檐,而附近还有个大院子,住人,关待产母羊,羊饲料都有了。”

余大成:“这槽里面除院子还有一两百亩地,住人种吃的条件都不错,还可喂猪,哪样都不缺,这个余家槽真的不错。”

管世敦:“大家都觉得很好,我也觉得很好,看来余家槽要改性了,走,回去!”

他们边走边看,走到垭口处,下面的情况一览无余,他突然有个发现,从梁滩河分出的一条支流由南向北直达管家院东边不到一里的地方,还有两个打渔船在水上打渔。

管世敦:“大哥,你看到那条河没有?就是那条直接通梁滩河的小河,我如果挖条河过来,可到院子门口,或者修条大路可直通这条小河,这样我们的东面运出去就方便了,不知这条小河有名字没有,如果没有,干脆就叫管家河。”

管世衡:“修条路简便的多,而且任何东西都要运才能到院子下面,不如干脆直接运到那边的船上,远不了几步。”

余大成:“老板,鱼走水路最保险,如果用骡子驮,中间荡来荡去怕要抛洒一半。”

管世敦:“我要沿坡脚从感恩坝到青木关修一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