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 (第1/4页)

众人:“听明白了。”

刘芳:“我看了你们的名单,竟然有人写了个八大锤,书办以为是八个人,实际上你们只有四个,快把你们的名字说出来,我给你们补上去,否则把媳妇弄掉了,分完了,再找大将军都没有办法了。”

其中一个年轻人站起来说道:“我们四人都姓管,分别叫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是叔伯兄弟,一家两个。”

这时刘大人关心此事,来此,听到这说道:“这就对了,刘芳,你的小孩也是正字辈的,你们是不是一家的?”

刘芳:“真有点巧,正东,你们在昆明是土著呢还是外地搬来的?”

管正东:“我们是外地搬到昆明的,天启初年从衡山逃难出来的,我爷爷叫管上源,爹爹叫管世禄,大爸叫管世卿。”

刘芳:“你们是从衡山县衡南镇管家冲迁出来的,对不?”

管正东:“嘿,军师大人,你怎么知道的?”

刘芳:“因为我夫君就是从管家冲出来的,再问你的曾祖父是不是称九叔或九公的管成祥?”

管正东:“是的,我爷爷说,我曾祖父排行老九,叫管成祥,在当地是很有名的学究。”

刘芳:“论辈分,你们的确是我的侄儿了。”

四兄弟一听,赶忙出来一起跪在刘芳面前,叫道:“侄儿见过军师大婶。”

并磕了三个响头。

刘芳:“起来吧,明天把你爹请来一叙。”

四兄弟:“是,军师大婶。”

刘芳:“没事了,下午大家仍到这个偏殿来,接你们的媳妇,我说完了,大家回去吧。”

众人高高兴兴的走了。

刘芳:“刘大人,听石寨山来的军官们说,老将军的夫人前些年过世了,我选了个宫中尚衣监的总管,一个四十来岁的老宫女给老将军,照顾他的生活,至于收不收入房中做夫人,让老将军自己决定。我们晚辈不好出面,想烦大人将这宫女给老将军带去,这宫女是愿意嫁给老将军的。”

刘大人:“这是好事,我愿意搭这个桥。”

刘芳进宫中,一会儿就把老宫女带出来,让刘大人带给老将军了,果然成了老将军的第二任夫人。

按刘芳的规定,年纪大的军官挑年纪大一些的宮眷,年纪小一些的军官挑年纪小一些的宮眷,结果皆大欢喜,排好后,小两口在傅大将军、刘大人和刘军师面前磕三个头,互相对磕三个头,就算合法的夫妻了,各人带回自己的营帐。

第二天,管正东把其父管世禄,其伯父管世卿带到军中,与管世敦,刘芳见面,原来他们是管成祥第五子管代明之后,大家越说越亲,管世敦留他们在军中吃了中饭,他们邀管世敦夫妇去圆通寺附近的家中坐下聊天,管世敦也简单介绍了他们的爷爷,父亲迁川的经过,管世禄管世卿一再感谢刘芳为四个孩子娶了媳妇,并希望多多关照,直到吃了晚饭才回来。管世敦看到这两家不很富裕,遂各送一万两银票,作为见面礼,相约彼此加强联系,世敦夫妇邀请他们来重庆看看。

第二天下午,甘陕士兵准备回干甘陕了,仍坐船回去,走老路,到陕西再走回去,来运战利品的船已由世敦带来。

第四十八章 公主北来

刘大人被傅大将军召到他的营帐,傅大将军对刘大人说:“刘大人,平吴战争中你立了大功,我准备推荐你做云贵总督,镇守大清西南边陲,你想将总督府设在昆明还是贵阳?”

刘大人:“我对昆明印象不好,肯定设在贵阳,贵阳隔重庆近,随时可得到重庆的支持。”

傅大将军:“谁来接替你重庆镇总兵一职,你有人选吗?”

刘大人:“你看谭虓可以不?”

傅大将军:“我看可以,他原有四万人马,只能留两万,另两万给你,加上你原来的两万就四万了,也就够了,你所缺的是将,这回你收了这么多大将,足够了,你把潭鲲谭远留下,将管家四小将给谭虓,让刘芳帮你管住,同时我争取尽量保持刘芳的军职,做谭虓的军师。管世敦庄园来当兵打仗的六万,仍然归农,朝廷不可能让你养这么多的兵,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准备马上率甘陕劲旅回去,你让谭远率一万人留守昆明,驻观音山,原五华山宫殿作为云南省官学使用,你带三万人移驻贵阳,等候圣旨。”

当晚,傅大将军给皇上写了个奏折,详细的讲了平吴的经过,谈了管世敦为保障大军的供应和运兵所做的贡献,建议授管世敦为户部员外郎的虚职,也叙述了刘芳的巨大功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