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 (第1/4页)

値殿将军将他押出交给大将军与刘芳,他们再到袁殿甲家中,亮出皇上的圣旨,将其家中人等全部扣押,将家产全部查抄一空,抄出他藏在密室中吴三桂、吴应熊来往的信件。信件中提到了大量朝臣参与阻挠撤藩,受到吴三桂嘉奖的信件和奖银的数量,刘芳留下几份最重要的,其他全部运到自己的客船上,打着火把连夜向南开行了,然后走到十几里处一个较宽的地方停下,检查了在押人员在船上的关押情况和文字材料存放情况。感觉万无一失,命军士严加看守,自己进坐船休息。第二天天刚亮,刘芳带着亲兵去到铁甲舰的地方,带着三艘铁甲战舰,转入什刹海准备给太皇太后表演。一会儿皇上、太皇太后在大将军夫妇的陪同下,上到什刹海边的风月楼,刘芳全副武装,金盔金甲站在自己的坐船上指挥战舰做全速,直列、并列、箭头、转弯等行进,然后在什刹海北端用石头在水上固定了三块木板,三舰各放一炮,弹弹命中,太皇太后很是兴奋,说道:“如此神勇之师,我大清无忧矣!”

刘芳:“感谢皇祖母的夸奖!”

太皇太后在太监和宫女的簇拥下下楼回慈宁宫了。

刘芳拿出了几分重要的材料递给皇上,说道:“皇上,如此见利忘义之人竟位列朝堂,我大清怎能富强,你看这张吴三桂的嘉奖令,如此众多的朝臣拿吴三桂的银子,却又大言不惭的领着朝廷的俸禄,真咄咄怪事!”

康熙帝:“真是人间还没有羞耻二字呀?这些熟读孔孟之书。却干着违礼背经的事,这么多人附逆。难怪我撤蕃撤不下去。平吴战争一波三折,原因竟在这里。”

刘芳:“皇上是重整朝纲的时候了。将这些投逆付逆的人坚决撤下去,把忠于皇上,愿意与皇上共建大业,共创辉煌的人换上来。我建议,就在这里选个僻静的地方,由大将军审理,成熟一个抓一个,皆秘密扣留在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在证据确凿时公布一批。撤换一批,打这些人一个措手不及,先整大的,后清小的,但容许坦白交待,退出脏银,可从轻发落,但皆要免职。”

傅大将军:“立即让程必达,田千秋来京。先参加审理付逆人犯,适当时便走马上任。而查抄的金银钱钞及珠宝玉器先交内务府掌管,等户部换人后再入国库。”

刘芳:“我即刻南下,押解耿氏和尚氏两藩的罪大恶极之人和查抄的文字材料。并请皇上下旨刘汉章大人,叫谭远将吴氏集团的要犯及全部文字材料押解来京,这样全部真相都会大白于天下。”

康熙帝:“我立即任命刘芳为钦差大臣。代朕巡狩南方,下旨福建巡抚和广东巡抚让他们接旨后立即交出人犯及全部资料。并赐尚方宝剑,抗旨者先斩后奏。”

刘芳:“谢陛下!陛下。我还有个想法,既然铁甲战舰这么大的威力,我们何不多买一些,尤其是那种带远射程炮的巡洋舰,不知兵部是不是在广州买的。如是,我到广州后即可订一批货。”

康熙帝:“我立即传兵部尚书来”,遂与太监说道:“请兵部尚书即刻到这儿来见朕。”

刘芳:“皇上,我既然来到京师开酒楼,我必然把我的航运业推向运河,专跑江宁和京师,而且像长江一样全是卧席,也只停几个重要的码头。”

傅大将军:“刘芳,一座酒楼是开,几座酒楼也是开,你不如在前门、天桥、东单再开几座?”

刘芳:“也有这种可能,不过这要回去与世敦商量再决定,包括开通运河航运的事。”

一会儿,姓鄂的兵部尚书来了,皇上问道:“鄂大人,上次你的洋枪洋炮是从哪儿买来的?”

鄂尚书:“回皇上,具体经办的是军需采办雷时中,问他才知道。”

康熙帝:“你立即叫他到太和殿来见我。”

看见康熙帝态度有点严厉,鄂尚书立即跑步通知雷时中,不一会儿雷时中到了太和殿。

康熙帝:“雷时中,我军所需之物,凡金额大的是不是由你来买?”

雷时中:“回皇上的话,是的!”

康熙帝:“我先叫兵部采办两批洋枪,是在哪儿买的?”

雷时中:“京师前门处,住了一个叫让皮埃尔的洋人,他是专门经营西洋军火的,我就是通过其他人介绍认识的,从他那儿预定的,货是先运到广州,再从广州发到京师的。”

刘芳:“你们买每套军火用多少钱啊?”

雷时中:“六万两。”

刘芳:“每批价钱是一样的吗?洋枪是一样的吗?”

雷时中:“都是一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