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 (第1/4页)

提到烧刀子康熙帝知道其浓度,于是品了一小口,香极了,吞了下去,有点火辣辣的,另一匠人端一盘削好的水果,康熙吃了两片火辣的感觉便没有了。

康熙对匠人拱手表示感谢,众人也拱手说道:“招待不用,大人。”

回到坐船上,康熙说道:“刘芳,我对这种循环使用不断产出很有感触,如果我们的农家,或经营大农作的绅粮富户都能做到这样,要少浪费多少东西啊。治世局面的到来都要快些。对了,我昨天对江苏主要官员讲了实现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的事,你们两个觉得如何?”

刘芳:“皇上,好极了,大家都感到鼓舞,历史上还没有哪个皇帝主动提出建立大治局面的构想,人生一世,谁不愿生活在大治的时代?但绝大多数都没有这个幸运,因历史上的治世屈指可数,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四个而已,皇上雄才大略,提出建大治之世的雄伟构想,臣下当然非常拥护,并全力以赴为实现陛下的宏图大业效劳。”

康熙帝:“刘芳,谢谢你的支持,芙蓉,你们年轻人怎么看,我也想听听。”

芙蓉:“皇上的宏图大业,臣下也深受鼓舞,但由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还有许多事要做,臣有几条建议,不知可不可以讲。”

康熙帝:“大胆的讲,讲错了都没有关系。”

芙蓉:“谢谢皇上,昨天皇上的讲话只是向臣下吹了一股风,通过塘报吹到十八个省,但未必引得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是皇上说说而已。臣下以为皇上回京后,首先要统一朝廷文武大臣的思想,让大家读读《贞观政要》,看看贞观之治是什么,再由朝廷提出各省达到治世的具体目标,包括农、工、商,达到的时间,社会环境达到什么目标,多少时间达到,到时一省一省的验收。臣昨晚仔细读了《贞观政要》,其政体篇上讲得很明白。”

说着拿起《贞观政要》,翻到《政体篇》,念道:“‘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牛马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斗米三四钱。’三十个字,这就是贞观之治。说起简单,做到极难,须朝野同心,上下一致,十八省共同努力,坚持若干年才能实现。”

康熙帝:“你说得对,说得很好,目前只是吹吹风,还要有许多的事情,细致的安排,人事的调动,目标的拟定,总之朕决心已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初四刘芳芙蓉陪皇上及两江督抚镇府县五大官员乘几辆座车登上横岭顶峰,只见山顶古木参天,正中一栋古色古香的三层九间餐馆,左面不远处有一高二十丈小山峰,峰上有一六角攒尖的观景亭,右边不远的林中有一院落,刘芳说道:“院中底楼为员工宿舍。二楼为高档住房,三楼为贵宾住房。皆属旅馆性质的。”

东楼的南边林中有排列整齐的石桌凳供游客休息。除路外多为栽了鲜花的花台,真鸟语花香、清新宜人。

上到观景亭。江宁城遥遥在望,侍卫递过刘芳送的千里镜,皇上一看,说道:“长江上的船我都看到了。钟山外坡上管家的牛群我都看到了,刘芳,这个观景台给官绅百姓带来了很大的乐趣,朕感谢你。”

刘芳:“皇上,我们已把江宁当作第二故乡,为江宁官绅百姓做点事是应该的。皇上和众位大人。请上餐馆三楼贵宾厅休息,然后用午饭。”

皇上一行进入一座贵宾房,一张可坐十六人的大餐桌周围摆了十幅餐具。服务人员端来十盆热水让大家洗了脸、手。

皇上说道:“刘芳,你这个地方选的又好又妙,安排得既高雅又得体,集山景、花鸟、崇楼、古树于一体,真可谓江南胜景,秦淮明珠。”

众大人:“好一个江南胜景、秦淮明珠,皇上一语点出实质。太好了!”

刘芳:“皇上何不就这二句画龙点睛之语赐以墨宝?”

康熙帝:“你们管家能花巨资为江宁官绅百姓做这样大的好事,我也锦上添点花吧!”

餐馆管事立即拿出笔墨,铺上上等宣纸,康熙帝凝神片刻。先写下秦淮明珠,后写江南胜景,然后落款康熙御笔。并盖上书画章。

众人欢呼。

张总督:“刘大人,干脆。你这楼就叫明珠楼,又响亮。又好听,皇上,可以不?”

康熙帝:“可以,刘芳我索性再给你提个门匾。”

于是又在铺好的宣纸上用颜体写了明珠楼三个字。

刘芳将三张墨宝收好。

江宁知府:“刘大人,我建议江南胜景做成一个大碑,立于延缘园大门内,在这餐馆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