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 (第1/4页)

普通百姓喜欢的,要办的兴兴旺旺、红红火火,大家说好不好?”

众人:“好,谢谢管夫人!”

刘芳:“谁是账房师?”

一个五十来岁的人站出来说道:“我是,老板有什么吩咐?”

刘芳:“你给我造个花名册,注明以下几点:姓名,年龄,在作坊中干什么?是不是匠师或大匠师?工薪多少?有没有家室?”

账房师:“是的。”

芙蓉:“你们谁是大匠师?”

账房师:“老板这里没有大匠师,但有一个负责丝织技能的匠师,还有一个采办师,老板不在的时候就是我们三个商量着办事。”

刘芳:“很好,你们三人继续这么干,账房师。你手头还有多少钱?”

账房师:“账面上已没有分文,除了库房那点东西。其他没有什么了。”

刘芳:“先支五千两给你,该买的买。该进的进,丝织坊一天也不能停。负责丝织技能的匠师是谁,请自报家门。”

一个中年人站出来,说道:“老板,是我,我叫魏银山,本地人,从事丝织三十余年,家父也是干这个的。”

刘芳:“目前我们新来乍到。要从事的事太多,可能一时兼顾不到你们,你们有事找不到我们时,你可到府衙,问师爷,就打听得到了。我和少夫人芙蓉事多,目前这个丝织坊仍由你们三个负责管理,行不?有事你们商量着办事。知府杨大人我们是老朋友了,如有人胆敢来捣乱。可直接给师爷说就行。”

这件事处理完后,立即去找东山后山的所有者欧阳云鹏。几经打听,找到欧阳家,欧阳家到是一个大院。距江边很近,屋里只有一个老母亲在屋,耳朵聋的。只晓得说“当家的媳妇上街去了,很快要回来了。”

师爷:“刘大人。他媳妇我认识,与我还有点沾亲。我是她远房表叔,她姓田,叫田莲群,三十多岁,知书达理的,很能干,要不摊上这场官司事,这个家本来是很好的。”

果然不久,田莲群便背着背篼回来了,里面有头猪崽。一看见师爷,便热情招呼:“表叔什么时候到的,屋里没人,招待不周,请表叔见谅。”

师爷:“莲群,你家出了这档子事,表叔也不能袖手不管。”

他指了指刘芳和郁芙蓉说:“这是管夫人及少夫人,你不是想把东山后山卖出去吗,管夫人有心拉你一把,买你的东山后山,你们先谈谈。”

田莲群:“是大名鼎鼎的重庆管夫人吗?受小女子一拜。”

刘芳:“妹子请起,亏得你知道本人,既然如此,那我们先把买山的说了再说你屋的事。”

田莲群:“这后山是上一辈从杨茂林的父亲手里买过来的,我们还未出生,后来觉得虽无啥用,总算老一辈的一笔遗产,就让他们放在那吧。谁知家门不幸,我夫君出了一档子事。我夫君从事木材贩运,一次在江宁卖出一批木材,心中高兴,于是请买主在一个小酒馆喝酒,谁知买主回家后,当晚便死了,那人便告到江宁县,说是我夫君酒中下毒害死了他,告到官府江宁县,当时将酒店老板与我夫君抓起来审问,酒店老板和我夫君谁也不承认杀人,当时江宁知县要双方各拿出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我们实在也拿不出证据,只能认为自己没有杀人的理由,官司就这样拖了下来,人还关在牢里。”

这时,进来一个女孩,高挑个,丹凤眼,鼻挺,小口,腮边两个浅浅的小酒窝,稚气中带着刚毅,眉宇间透着早慧,也背了一头小猪崽,手里提了一个印花布包。

田莲群:“幺妹,你不跟妈走,背起猪儿跑到哪了去了?”

幺妹:“妈,我没有跑到那的去,我看见路边有个书肆,心想,大清颁定律条,惩恶扬善,我要仔细阅读大清律,用律条说服江宁知县令,放我父亲,我不信他不依法办事,也不相信堂堂江宁府都是贪赃枉法之辈。”

田莲群:“快见过管夫人和少夫人,我们正在谈你爹的事。”

幺妹立即跪地:“幺妹见过管夫人和少夫人,祝管夫人吉祥,祝少夫人吉祥。”

芙蓉:“幺妹起来,你说的对,大清颁布了律条,规范官绅百姓的行为,有事我们先看看律条,据法力争,会有好结果的。我和夫君正仕,在江宁经商几年,了解两江督抚江宁知府皆非贪赃枉法之辈,依法力争,你爹的事一定会得到公正处理的。”

幺妹:“少夫人说的对我是很大的鼓舞,是清官自然会还我父清白。妈,我准备即刻东下江宁,将父亲救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