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 (第1/4页)

三人策马回去,吃了中饭,来到总督衙门,管世敦递上投刺,廖万春一见老朋友驾到,连忙出来迎接。

廖万春:“今天什么风把管大人吹到东北边陲来了?”

管世敦:“我儿子女儿在你身边,我是来看他们的,岳雷是我义子兼女婿,这是我女儿管正瑾。”

岳雷:“廖大人好!”

正瑾:“廖伯伯好!”

廖万春:“原来岳大人是你义子和女婿,管大人是个大忙人,皇命重重。可能还有什么事,请讲勿妨。”

管世敦:“皇上雄才大略。欲创建太平盛世,我这几年一直在乡梓四川开发。不知贵省做得怎么样了?”

廖万春:“就是因为前任动作不力,鄙省进展不大,故皇上让我来接任,我才到任两个月,还没什么打算,对此地尚在了解之中。管大人,你在四川搞了几年,成绩辉煌,塘扳时有所闻。能否给我指导一二。”

管世敦:“廖大人,实不相瞒,黑龙江省的气候实在不敢恭维,半年忙半年闲,如能闲时有事可做就好办。”

廖万春:“难就难在这里,我原在浙江任上时,也认识一些老板,他们也是这么说,让我养半年闲人。我输不起。”

管世敦:“是这个道理。”

廖万春:“我特别留意过,桑麻之事只宜南方,倒是可种一季棉花,夏秋种棉。收棉,冬天纺纱织布,这倒是个办法。管大人可否在此一试。”

管世敦:“你这里又不比四川。可占地,地贵了我买不起。”

廖万春:“管大人帮我搞开发。我求之不得,欢迎之至。我虽不敢效仿四川,但我象征性收点以掩人耳目,你也名正言顺。”

管世敦:“我要得多,一百万亩,东面冷泉山及山东一带,北至松花江。”

廖万春:“行,这属阿城县、宾县和方正县,你就给十万两吧,一百钱一亩不贵吧?”

管世敦:“谢谢廖大人,这的确是象征性收费。”说着从背包里拿出十万两递给廖大人。

廖万春:“明天我让阿城县王知县在这里等你,他是老知县,熟悉这几个县的县界,由他跟你们一道指定地界,由他给你收据。明天下午,我叫师爷去城边村里找几个里正、保、甲来就具体耕作之事给你们讲讲,至于纺纱织布最好的是上海县的魏塘与松江,有纺不尽的魏塘纱,纺不尽的松江布之说。要在那里去请匠人,或者干脆运到那儿去纺。”

管世敦:“我还准备在哈尔滨建几座酒楼,经营天下闻名的川菜。”

廖万春:“川菜好哇!那次去重庆开会,在你家朝天门酒楼吃的,太好了,什么时候开业?”

管世敦:“我昨天才到,先把垦荒这件事落实了,再去选址建楼。廖大人,你忙,就不打扰了。”

说完便告辞出来。

管世敦:“岳雷,正瑾,我实然想到,岳雷手下的兵又不是我们长工,天冷不适宜干了,叫他们回兵营去就行,现在我一年就用他们夏秋两季,帮我种它一百万亩高粱,酒厂开大些,猪多养些,就有肥料,所产高粱自己酒厂和正兴的酒厂用了,剩下的一买了事。我种什么棉,纯粹是说给廖万春听的。”

正瑾:“对,我们用半年,给半年的钱,余下半年由国家养,关我屁事。也可算屯垦戍边。”

岳雷:“爹,一百万亩高粱以每亩五百斤计,可得五亿斤,以每斤十个钱计,可得五百万两,这样一算,我连开酒楼的劲都没有了。”

管世敦:“岳雷,你种的地已不是官地,是爹给你们买的,收获归己,除了支付士兵的钱和其他费用,剩余皆是你们的。至少有几百万两的收入,如有条件,再以我的名义,买地雇士兵耕种,三年你就是上千万两的收入,但是酒楼也很重要,做酒楼是只赚不赔的买卖,至于建几个,那要看具体情况,岳雷,你将军衙门附近还有什么衙门?”

岳雷:“哈尔滨知府衙门就在那里,还有总商会。”

管世敦:“附近有空地没有?”

正瑾:“爹,我们隔壁就有个大院子要卖,这所院子呈刀把形,我们将军府后面是这个院子的花园,花香经常飘到我们家来。”

管世敦:“好极了,买来后略加点工就变成了我们的后花园。拆的木料还可用于建酒楼。”

他们边说变往回走。

正瑾:“前面就是我们衙门,隔壁就是那家院子。”

他们回到衙门休息了一下,正瑾带着父亲来和两个侍卫。敲开了隔壁那家的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