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 (第1/4页)

管世敦:“这两江汇合处,必将成为为了繁华的上海城的中心。南北流的黄浦江以西四十里,吴淞江与横向黄浦江以北二十里,加上吴淞江以南,第二段竖向黄浦江以西南北各十里,估计九百方里。这片核心地块皆应控制在我们手头,先建几条纵横街道,形成若干十字街口,朝黄浦江的一律建高楼大厦,以壮观瞻。门前一条沿江大道,以便利交通。

芙蓉:“爹,在最好位置应该留下些空间,以便我们的商城、名品汇、峨眉酒家、大旅社等陆续开建,先把江边外滩的商铺建起,然后建十字街口一带的商铺,前店后院的格局,然后在东方沿海和长江沿岸的大城市广泛招商,吸引他们来上海经商,我们两岛上的供货公司开头向他们供货,或帮他们运货,先把繁荣局面造起来,然后我们建我们的几栋楼,气势一下就起来了,再引进制造行业,就地制作产品出卖。”

他们抽了三天时间考察吴淞江和淀山湖,淀山湖周围小山岗起起伏伏,风景宜人,而且湖面开阔,可作游观之地,亦可进行大规模养鱼。除黄浦江源头来自淀山湖之外,还有条支流。也连通淀山湖与黄浦江,交通十分方便。

因此。郁芙蓉说:“爹,淀山湖及四周山地也一并买下来,既可建休闲别墅,又可建游乐园,为此,我们要开通从吴淞口到淀山湖的航运班船。”

管世敦:“芙蓉,我们明天好好考察江口三岛,做个规划设计,这将是首期工程。”

芙蓉:“行。我带上纸笔。”

翌日,管世敦、芙蓉带上十个侍卫,先绕横沙岛船行了一周,然后登岛一看,十分理想,当即确定了,码头、库房、道路、住房等位置,芙蓉一一画在图上。接着又看了长兴岛,也标上了码头泊位、库房、住房。中饭后。绕崇明岛却用去了整个下午三个时辰,崇明岛太大了,至少是官马场的三倍,曾问当地人。当地老人说:明朝时还将岛设过县。这么大的岛怎么用?

芙蓉说:“爹,明天我们带马上岛看了再说。或者去看的过程中想出新的主意呢。”

管世敦:“前明既然在上面设县,上面应有百姓。如果上面还有不少人在耕种自食,我们买下就没有意义了。”

第二天管世敦、芙蓉带着十名侍卫。拿着兵器,从吴淞口对面上岸。走到岛的中间,除荒草什么都没有,于是世敦决定从岛中心向西头走,花了半时辰,走到中部偏西的地方,破烂的房舍见到不少,都未见一人。他们走到一群废旧院子时,竟然听见流水声,原来院子边有口井,井中水溢了出来,流到石头地坝的边上再流入一个浅水塘或水田中。

芙蓉:“爹,看来我们又要重操旧业了。”

管世敦走在后面,说道:“什么重操旧业?”

芙蓉指了指突突直冒的井水,说道:“难道不可酿制吴淞大曲吗?”

管世敦:“你是说整个崇明岛的使用除西端造船外一部分种高粱酿酒,酒糟喂猪,猪粪肥田,然后种一部分苞谷,剩下一部分用来养牛,苞谷杆和高粱秆皆是越冬饲料。”

芙蓉:“是的,三一三十一,三分之中一分种高粱酿酒,一分种苞谷喂牛,一份作牧场养牛,产出有牛肉,猪肉和酒。这样,偌大个崇明岛就安排完了。至于船厂和酒厂占地最多两千亩。”

管世敦:“行,就这样。”

芙蓉:“我明天编写个详细的开发计划和用地申请,交到上海县知县阿努达大人和道台罗远程大人手中,估计只有罗大人才定的下来。爹,估计买地都要上百万两银子。”

管世敦:“不会这么多,卖地写了收据是要上交国库的,他又得不到分文,何必那么较真,他们知道,收我们的钱越少,他得的幸苦费越多,芙蓉,这就是官场。”

五天后,芙蓉编好开发规划,世敦提了几点修改意见,芙蓉修改了一天便定稿了。

他们第二天,去到道台衙门向罗大人谈他们开发上海的计划和购地要求,罗大人一方面赞扬规划宏伟,造福上海苍生百姓,并拿出一个厚簿子,仔细翻看了地亩,说道:“两位大人不远万里拿钱来开发,本不应该要钱,无奈我们没有四川可占地的朝旨,只能象征性的收点,多留点钱用于开发。崇明岛约百万亩,荒草一片给十万两吧,长兴岛、横沙岛各给五万两。中部黄浦江西岸吴淞江两岸四十万亩给二十万两,淀山湖及周围山地给五万两,总共四十五万两。管大人来帮我们开发,我还倒收钱,真不好意思。”

管世敦拿出四十六万两递过去,说道:“罗大人多的点钱,就送给大人作幸苦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