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 (第1/4页)

程的有三十来个队。江宁府周围几个府州也只有四十来个队,共八十个队,管大人、刘大人认为首先建什么地方?”

管世敦:“首先建十个十字口,然后建外滩滨江大道的六栋大楼和两座厂房及住房。”

魏邦主:“江宁府外的四十个工程队包建十个十字路口四十条街的铺面,我们江宁府木工邦承建六座大楼和两座厂房。”

管世敦:“行,我先付八万两启动资金。”

芙蓉当即拿出八万两银票给魏邦主,魏邦主写了收据。

刘芳:“魏邦主,我们长江航运总公司的船队可优先为你们运送建筑材料,只收成本费。”

魏邦主:“谢谢管夫人。”

一场轰轰烈烈大张旗鼓建设新上海的战斗打响了。

刘芳将整个上海的建成规划和实施步骤,写了个详细的奏折并附上一张图请总督张大人用八百里加急呈递给皇上,并有一个副本送张大人审阅,并附有一箱刚酿制出的吴淞大曲酒请大人品尝。

张大人看了很高兴,一是按他的意图修了全县的八纵九横近十七条东西和南北干道,为整个上海开发奠定了基础;二是刘芳就是按这横竖干道网作出的整个规划,划定了行帮固定经营的街道,以便于百姓买东西;三是已初见成效,崇明岛二十万亩大牧场已建成,养牛五万头,大型造船厂已开始建造双体大海船,酒厂也正常出酒,与金陵大曲不相上下。而且苞谷、高粱已经种下,更何况外滩的大楼、丝织厂和麻织厂以及十个十字路已动工开建。

他明知道刘芳的奏折是谈这件事,但他知道有些话刘芳是不好说的,于是他也附了一个奏折,谈了他对管家开发上海的几点感受和管家近百万两的支出费,表明对皇上创建盛世大业的鼎力支持,表明其耿耿忠心。他立即发函到两江各省,号召富商大贾之家到上海租铺或自建商铺经商,或建厂房开工生产,并给一定优惠,减税三成。

十天后,这两本折子已摆在康熙帝的龙案上,他仔细看后,有几点他特别感兴趣,一是先将全县的纵横干道修好,然后按干道布局街道、工厂、市场,二是将上海黄浦江外滩打造成景观大道,可以想象,在黄浦江南岸看过来是多么壮观;三是将崇明岛牧场作为人们的观光场地,让人体验草原牧歌,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创意。他又看了张总督的奏折和他将采取的措施。这事再次表明,只要有官府支持,愿意开发落后地区的人都会成功。在朕确定建立大治盛世的目标以后,看来官府的态度非常关键,非常重要。于是他在张大人奏折上写了长长的朱批。发往各省,要求各省效法。

上海锦官城与麻纺织城的搭建很简单。最先完成,趁建筑队修住房等生活设施的时间。世敦约上大嫂回四川,由龙凤负责搬迁绥阳的麻纺织厂。按照新建厂为绥阳旧厂一倍的规模,世敦早令正林招老长工子女进行了培训,剩下的是让大嫂带二位大匠师去荣昌买设备,世敦建议由于旧的纺织机已使用多年,现全买新的,并给了五万两,给了三只中等船。匠师们都是荣昌来的,轻船熟路。就买好全部设备了。

正玺早按世敦的布置,定好全套丝织厂设备,并陆续运往新厂库房存放。管世敦到重庆后,叫自己的客船带信到三座锦官城,接培训的学徒们,全部到重庆集中,令各锦官城各调二名大匠师,十五名匠师带家属和学成的学徒一道去上海新锦官城工作。

第四、五两天贵州的全部匠人在正林的带领下租船到了涪陵,并在涪陵等大队。接着其他学徒也到了,下午龙凤买的全套设备也到了。管世敦调了三只双体大客船,锦官城的匠师与学徒坐了一船半,世敦告别父母便东下了。到涪陵带上麻纺织厂的全体匠师及学员,三只客船坐的满满的,加上三只拉纺织染麻布的机械及染料的船。浩荡东下,到了武汉让大家看武昌的黄鹤楼。在朱雀楼峨眉酒家吃了中饭,下午看了名品汇商城。并去汉口看了青龙楼惠民商城,在龟山头的玄武楼吃了晚饭,直接回到暂时停在龟山头下自己的坐船休息,他们感受大城市的风光,感受管家的财势。

到了南京,大家停船下船让他们参观了八阵园,并在园中峨眉酒家吃中饭,然后游了秦淮河延缘园,莫愁湖,在另一家峨眉酒家吃晚饭,最后上船休息。第二天一早便开船,半下午便到上海,船进入黄浦江,很快便到了上海锦官城和麻织城,学员们一齐将丝麻纺织染设备搬到指定房间,各自进入指定院落式的住房,安顿下来,一切都是新的,学员们非常兴奋。

翌日,学徒各自跟着自己的匠师,开始拆封新的设备,进行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