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部分 (第1/4页)

龙凤:“四弟妹,五百万两完成一项可以,完成两项可能困难,至少要八百万两,而且你们两个同时上京与大将军商谈好后,再面圣直陈。”

世敦:“大嫂说的对,再出八百万两,仍让工部督修,争取两年内完成。具体的修,大量的需要石匠开山取石,只能军民合建,像我门在桂林黄山干的那样,因此,地方上也会有一定的开支,这可让包包鼓起来的儿孙们掏点,这点做到了,根据汉唐标准,治世的局面就经济层面上讲就差不多了,剩下应是昌明圣教,提高官绅百姓的礼仪廉耻水准了。

刘芳:“我同意世敦的分析,只要在农工商三业搞好了,百姓衣食充足才能知廉耻,才能加强教化。”

世敦:“你掌握的小座舰还有吗?如有的话,给大嫂配备一艘,给海棠配备一艘,可能还需要给正宦配备一艘,看明月需不需要,如需要也配备一艘,这样他们的行动才方便一些。

刘芳:“还有,但不是座舰,而是豪华座船,我即吩咐运输总公司办理,崇仲明月也需要,世敦,没有其他事,明天准备一天,后天就启程,我们在路上把奏折准备好。

七天后便到京师,住进上将军府自己的家中,晚饭时傅大人才回来,刘芳简单的谈了它和世敦的打算。

傅大人:“的确有这个问题,省内和省际交通不怎么畅通,这影响了农工商三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只有你们在各省之间行动的人才能洞察到这方面的问题,你们根据山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修标准官道,以便利交通,这也十分必要,并且又让你们破费拿钱,真不好意思。”

第一百二十章 东西比翼

第二天早朝后,康熙帝留下岳雷和魏元章与大将军一道在保和殿等着管世敦,刘芳夫妇,他二人三呼后,管世敦把他与刘芳联名上的折子请太监转递给康熙帝。

康熙帝认真读了他俩的奏折,说道:“二位爱卿我特别赞赏奏折中提到的三个重要的论断,第一,交通问题不是一般货畅其流,促进工商发展问题,而是实现天下大治的重要条件,也就是说交通问题不是唱配角,而应是要唱主角,第二,因地制宜,平原地区修驰道,无论省际或省内,不能降低标准,山区则修直道,即五尺宽的石板官道,驰道由军队修,直道官民共修,第三,完成修路后,即加强教化,昌明圣教,从而建成大治局面。太平盛世,天下大治并不是绝对完美,历史上的四大治世也不是绝对完美,毫无问题,普天下没有绝对完美的社会,也就是说,我们距天下大治已近在咫尺,几年间的事了。二位爱卿,一切准奏,仍由工部负责,兵部承建,上次建南北东西两驰道,两部朝官皆是好样的,希望再接再厉,夺取最后一战的胜利。”

管世敦从行囊中拿出一个大袋子递给魏元章,说道:“魏大人,这是我们管家捐资的修路费八百万两,请点数。”

刘芳:“可能入不付出。叫地方再出点。”

魏元章:“再次用两位大人的钱,直令人不知说什么好,请二位大人放心,一定打好建成盛大业之前的最后一仗。

管世敦:“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足挂齿。”

皇上就修通各省之间的驰道。山区的直道专门下了一道圣旨,工部和兵部在开封召开三大平原各省的巡抚和提督会议。宣读皇上圣旨。工部讲了具体要求,希望各省积极支持,同时在长沙召开山区各省修直道的会议,照样宣读皇上圣旨,严格要求,以各省省城为中心,做到四通八达,工部将派人和各省仔细商讨路线,这种直道是军民合建。这是建成盛世大业的最后一战,已经胜利在望了。

接着工部和兵部相关官员与各省巡抚和提督对接,散会后,便随各省提督和巡抚去该省详细勘测路线,进行施工。

这次修路直接与各省建成盛世大业挂起钩。以四川为列子,在川西平原是驰道的要求,但它北通陕西南通云贵,东通三峡、两湖都是直道,同时省内通重庆的大路、通万州、阆中、雅安、宜宾、叙府等。因此工程量大,但并不是重新布线修建,绝大部分都是沿袭明朝已有的道路按五尺官道的标准,进行检修。而且又是直接可发号司令的府州县修。这都是有利条件,况且是军民合修,上面又拨了钱。所以进展皆比较顺利。

各省督抚都亲自抓。都望做盛世名臣。

根据管氏产业集团总部的指示,名省总公司要密切关注此次修路。如出现资金短缺,要力所能及的捐助。

路在修。管家的事业在发展,负责浙江的岳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盘下杭州最大的丝织厂。该厂老板在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