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部分 (第1/4页)

十多天后,这封奏折已放在康熙帝的龙案上,康熙帝仔细看了,并用朱笔圈点了重点,从总理衙门请来了傅联璧大人和礼部尚书纳兰大人让他们看了这本奏折。

康熙帝:“管世敦夫妇这份奏折从他们私家的角度讲述了他们准备振兴教化,宣传圣教,为实现天下大治上进行大力投入,你们怎么看?”

傅大人:“振兴教化、宣扬圣教,实现大治这是官府应尽之责,是各级官吏起码的职责和考绩的重要内容,大多数官吏都在这样做的,朝廷现在应从实现大治的角度,从建立太平盛世的高度强调这方面的问题,着令地方官吏和管家互相配合,分工合作从速办理,并合理分配使用管家提供的资金。”

纳兰大人:“皇上,加强教化,实现大治是要有一定投入的,臣建议户部也应准备一定银两下拨,加上管家的捐助就行了。我完全赞同傅总理说的,首先应让官府积极动起来,像修驰道,直道一样,我们礼部自己就要全部动起来,派到各省,甚至下到府、州,不把这件事办好就不要回来。”

傅大人:“纳兰大人,如果你人手不够,从其它部再抽些人,大家都是从正途出来的,都了解情况。”

康熙帝:“二位爱卿说的和建议的都很好,首先要弄清关系,这是各级官府的一件根本大事,自己要抓好,如果弄成管家为主,官府袖手旁观那就大错特错了。管家出资出力振兴教化,提倡儒学,这表明管家对朕创建盛世大业的耿耿忠心和积极态度,难能可贵。因此我赞同傅大人说的应两家合作,凡官府该做的、能做的皆要主动去做,凡只能让管家出面的如各种游览业,官家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帮助解决困难。管家提供的经费一定要管好用好,最后要向管家报个帐,决不能挪作它用,贪污者必定严惩。这件事傅大人要亲自过问,纳兰大人直接负责,户部拿出一千万两。

傅大人:“皇上,臣建议,吏部趁此对各省掌教化的官员来个全面的检查和考核。该升的升、该降的降、该撤的撤。让一批年轻有为、能干敢干的人来执掌。”

康熙帝:“准奏。明天早朝我又要在朝堂大讲这件事,对各部提出要求。”

接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兴教化、学习儒学的全国性活动开始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首先,义学在全国推广开来。上学读书的人大为增加,能粗通文墨的人大为增加,与此同时私塾更加普遍,广大农村里和城内厢坊都办起了私塾;第二,地方官学包括府、州、县学得到修缮,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管家支助的生童奖银的发放,提高了生员、学司的积极性,加之办学条件的改善和私塾、义学的普及率提高。生员入学人数普遍增加;第三,各地书院的普遍增加,加上原有书院大量恢复、修缮,以及官府对书院的支持力度加大,书院越办越有名气,原以研读学问为主,也逐渐面向科举为主,中举率也提高了。

就管家而论,大量资金投到古圣先贤遗存、名人胜迹。以及忠臣烈士祠庙方面的修复、开放。

芙蓉与正仕闻风而动,总部会议去后,两人作了研究,第一批山西整修晋祠。这是武王之子唐叔为纪念其母武王后而修的历史建筑,历代传承下来,已形成了一处大的园林建筑。明清之际的战乱虽未遭兵火毁灭,但年久失修颇显破败之像。因园林太大,太原府无力承担这笔费用。这次户部拨的钱只够用于修整府学。

芙蓉为此专门找了太原府知府柳一清大人。

芙蓉:“柳大人,我爹给总督的信函想必已经知悉,近日圣上又严旨振兴教化,宏扬儒学,不知柳大人有什么打算?”

柳一清:“谢谢郁大人的关心。目前我正集中精力整修府学,扩大规模,以便能收更多生员,如还有剩余,则整修一下文庙,至于武庙可能目前顾不上它了。”

芙蓉:“柳大人,我捐资五万两,把文庙、考棚、及太原武庙好好维修一下,我想对晋祠也重新装修过,对解州的关圣故里和关帝武庙这两处也想出些力,这可是一位颇具教化意义的人物,只是有一事想请柳大人帮个忙。”

柳大人:“郁大人请讲?”

芙蓉:“就是能否借明版《太原府志》一观,了解《晋祠》和太原武庙的具体情况,以便施工。”

柳大人:“我手中正好有两部,就送郁大人一部。”说着进后衙拿来,芙蓉也拿出五万两递给柳大人,柳大人写了收条。

接着芙蓉乘自己坐舰下解州,因开发解盐与知州连大人已是老熟人了,芙蓉直去大堂,连大人正与僚属们研究如何振兴解州文教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