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 (第1/4页)

“妹妹。”

温华抬头见是他,笑了笑,放下笔起身吩咐人端些绿豆汤来,瞧着他晒得微红的脸庞,将一旁浸在冰盆里的玉球取出一只递给他,笑道,“今日有什么好事么?”

“自然是有好事情,”平羽变戏法似的从袖子里取出个小包袱放在温华面前,拍拍它,“有人怕你绣嫁妆绣得累了,叫我给你送个枕头哩。”说着,向后靠在椅子里,把冰凉的玉球贴在耳下的动脉处,感受着丝丝凉意,舒服的长叹了口气。

温华被他打趣,楞了一下,随即脸一红,嘟了嘟嘴,见丫鬟正要将绿豆汤放在他面前,轻轻哼了一声,道,“雁竹,绿豆汤端下去吧。”

“哎——别走别走,”平羽拦住了掩唇而笑作势往后退的丫鬟,端起冰镇了的绿豆汤三两口喝进肚子,擦擦嘴,冲着自家妹子眨眨眼,笑道,“没良心的小丫头,不带你这样的啊——”

哼!温华嗔了他一眼,拿起水壶替自己也倒了一杯,“好没羞,谁家的哥哥似你这般打趣自己妹妹的?”

平羽笑道,“好了,好了,是我的不是,你到底收不收?你不要我就拿去用了?”

温华不理他这一茬,道,“今天去那边儿……颜家是个什么意思?”

平羽嫌玉球不够凉爽,干脆把帕子丢在冰盆里沾湿了捂在额头上,“也没什么,他们老家是南边儿的,有些规矩和这边儿、和晋州都不一样,今天过去是就为商量这些罢了,倒没什么让人为难的,你放心。”

他又说道,“去看了新房,收拾得倒齐整,隔壁就是春泽(颜恕字春泽)的院子,已经打通了,将来那里做书房,虽然不如这边儿宽敞,却胜在小巧精致。”

温华一抬眉,跟身边的丫鬟使了个眼色,等人都出去了,才问道,“……如何?”

平羽挪了挪,向温华更靠近了些,低声述说起来。

眼见得婚期还有半个多月,平羽和颜恕进考场的日子更是近在眼前,颜邓两家忙得团团转。

邓家还好,嫁妆俱已齐备,只要张罗好送亲酒,平平安安的把女儿送出门,待三朝回门时招待好女儿女婿便可,邓家是新迁入京城的,邀请的不过是熟识的邻里士绅以及邓知信的上司同僚。邓知信虽然是武官,却也晓得科场上的事儿不只是写好文章那么简单,早早的便托人从一位老举人那里抄来了一份清单,将考试时需备齐的物件儿列了个清清楚楚,家里只管比照着单子预备,可巧,平羽从书院里也带回来了一份相似的单子,两边儿一核对,取长补短,另抄了几份给相熟的同窗送去了。

颜家却不一样,虽然颜恕父亲这一代的官运差些,但到底根深叶茂,嫡子成婚自然要把该请的都请到了,族人、姻亲、同僚、朋友,不管漏了哪个都是得罪人的事儿,颜如夫妻直忙得脚不沾地,颜如还要帮弟弟去做些“考前准备”,就更忙了,偶然间听弟弟说起邓家送来的那份清单,他暗自点了点头,觉得这亲家做事有章程。

眼见得两边忙乱,温华心里也烦得慌,又不好表现在脸上,便琢磨着请戴清欣过来陪她说说话,排解排解心事,宋氏却是不大赞成,道,“她如今正守着重孝,若不是你好日子近了,去看看她也无妨,只是她家里未必肯让她出门。”

温华一想这话倒也没错,不过还是存着希翼给她去了封信,回信很快就到了,信上戴清欣说自己要留在家里打理家务,抽不开身,又送来几样绣品作为添妆之物,温华无奈只好作罢,她细细询问了去送信的丫鬟,问清了戴清欣在潘府的情状,亲自挑了回礼让人送去。

宋氏是过来人,明白女儿的心思,也不点破,每日里含饴弄孙,时不时的点拨温华几句——她向来是规矩严的,温华便也学了她的严谨,宋氏唯独不放心的就是女儿到底年纪小,性子虽沉稳,奈何世上有一桩苦处便是做人家媳妇,将来到了婆家,亲妯娌六个万一相处不好可就是一辈子的堵心事儿,更何况上头还有一位不知底细的婆婆。

“女儿出嫁前都是家中宝,嫁了人就要在婆家立规矩了,我知道你是懂事的……将来想想娘疼你的时候,再苦再难总会过去的。”本是劝慰的话,宋氏思量自己当年的情形,越发的感慨,说着说着自己先哭了起来,温华听了心里一软,也险些哭出来,强自忍住了,撑起笑容,撒着娇搂着宋氏哄了半天才令她破涕为笑。

此次乡试在八月初九、十一、十三日连考三场,放榜的日子则定在了八月十八日,恰好是在婚礼之前两天。

平羽饶是预备充足,此时也不免紧张,毕竟是第一次参加乡试。这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