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1/4页)

可总算是来了,他后院里那棵树现在虽不敢在他面前大声说话了,但是每日呼呼的扇风,要不是家里的奴才签的都是死契,他又顶着个国师的头衔,真怕有人去喊道士捉妖。

虽然没了要还泪的贾宝玉,林黛玉这半年也没少哭,先是爹死了,后来娘也去了,外祖母家里又被抄了,再下来又说她林家的家产被贪了,留给她的不过是父亲常翻的游记和母亲常抚的古筝而已,真是哭的眼泪都要干了。

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她隐约想起那几次在祖母屋里睡觉,祖母跟母亲说的事儿,竟是要拿她父亲的家产和名声做赌注,去帮着忠顺王谋反。虽然母亲没答应,但是她林家的家产也一点没剩下来。

贾敬见到的,就是这样一个有些纠结还陷入到自我怀疑里的小姑娘。

☆、第60章 六十

黛玉对贾敬印象深刻;因此顺顺利利的跟着他一起回了荣恩公府。她的行李不多,而且好多东西都在荣府抄家的时候被顺走了;后来虽然有还回来一些;但是多是些书籍或者女孩子家常用的胭脂等物。

“舅舅。”黛玉小小叫了一声。

在前面走着的贾敬回头看了她一眼;按照小树的说法;他姐姐是个聪慧的半仙;不过下凡这种事情;都是封了记忆才来的;不然带着仙人的记忆,那就纯粹是开挂了。下凡本就是目的性很强的一项活动;有人是闲得无聊;有些是为了消除仇恨;像这个是为了还泪;要是按照她以前的性子,怕是怎么也哭不出来吧。

糟了!贾宝玉已经挂了!

不对,这个时候不应该想这个,而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在黛玉在荣府住着的那一段时间有没有被贾母或者贾敏影响到才对。不然家里接进一个不和谐因素,他闺女才三岁多呢,被带坏了怎么办,又或者将人隔离开?他手里还有林如海瞒下的两百五十万两银子,虽然没人知道,也不能对人闺女太坏不是。

不过该怎么开口问呢?

黛玉叫了贾敬一声之后,他就开始神游了,黛玉又小小叫了一声,“舅舅,父亲说我迟早要到舅舅家里住,还说让我好好听话。”林如海交待黛玉的可不止这一样,在他眼里,贾敏来年就是要身死的人了,黛玉又是一向充作儿子教养长大的,年纪也不小了。除了家产,林如海将姨娘的事情也隐隐提了两句,虽然碍着女儿年幼,没有明说,但是庶弟,依靠什么的,也够黛玉将真相猜得八九不离十了。

虽然林如海没敢冒着巨大的风险将那笔两百五十万两的银子也告诉黛玉,但是并不妨碍他跟黛玉说将来给她看病的那个舅舅会照顾她的。至于什么“迟早要到舅舅家里住”,这就是黛玉临时发挥了。

林如海这风险冒得可真够大的,不过他现在已经死了,贾敬也没法再去感慨了,他想了一想说:“你要是缺什么就跟家里人说。”

这话一出口,黛玉哭起来了。她缺的东西可多了,没爹没妈,连家里的东西也被搜刮得没剩下什么了。

贾敬急忙掏出块帕子给她,想着还是先让小树开导一二再说吧,不过这帕子要不要好好收起来呢,将来飞升的时候也好丢到石头脸上,道:“这是还你的甘露。”

马车到了荣恩公府,黛玉这才慢慢止了哭泣,贾敬也没多说,直接将她带到了花园里,小树已经扭到癫狂的地步了,哈哈的笑声真是刺耳。

贾敬侧头看身边的黛玉,她倒是一点惊讶的表情都没有,而且脸上似乎还带点笑容,这么一看,似乎容易了许多。

将黛玉放在树底下,又交待仆人仔细看着,贾敬去忙别的事情了。

乡试后公主进门,压力大的不仅是他家里人,皇帝家里人也着急,他请了国子监的祭酒讲师,皇帝是直接派了今年的主考官,但是目前还没公布名单的翰林院掌院孙大人到府上辅导功课了。

贾敬欣喜之余又觉得自家孙子早先的名声太差,这都几年了还没扭转过来。

孙大人是个白胡子的老头,理论上的年纪比贾敬大了不过十几岁,表面上是借着让贾敬给瞧病的理由到了国公府。

自从贾敬封了国师以后,请他出马可不仅仅是出银子的事了,丞相李大人上了折子,说既然贾敬已经是国师了,让他给人瞧病有失体统。他本意是想断了贾敬的财路,也让贾敬没时间借着丹药之类的借口结交群臣。

皇帝也是觉得李大人说得挺合理的,谁料皇帝前脚同意了李大人的旨意,后脚又在御书房的小会上半开玩笑的说:“国师事务繁忙,炼丹看病这种事情得经过朕的旨意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