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 (第1/4页)

道又一道。

杨寄道:“我这个中领军的职务,早已经名不副实:一来,我是死囚牢的犯人,二来,我名义上领着中军,实际上领的都是那些个‘土匪’们,再不为朝廷重视。今日这事儿,不是我要撇清,实在是与我无关。您是想当皇帝,还是想当建安王,您随意玩儿就是。”

皇甫衮抢上几步,虚拦住杨寄,陪着笑说:“事情是我做的,自然一人做事一人当,不会牵扯任何其他人。中领军嫌朝廷一向慢待了您,我只好说,我一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今日,于我们都是机会!中领军不嫌弃,我立时可以把虎贲营的虎符给中领军使用。”

杨寄从皇甫衮手里接过虎符,见小伙子一脸紧张不安,笑笑道:“现在皇宫九门,七门属于太傅,一门属于建德王,还有一门,才算是您的,但是虎符能不能调动里头的人?只怕您自己也没有把握吧?”

皇甫衮“刷”地白了一张脸,但这个少年倒也有些急智,立刻道:“我倒有个两全之策!”

☆、第103章 扳局

杨寄等的就是他这句话,默默然听着。

皇甫衮到底还是个历练太少的少年郎,一想到自己大约能够说动杨寄,急不可耐得语词几近含混不清:“这是皇帝才配有的虎符,虽然也许调动不了宫城的虎贲营侍卫,但是这至少象征了皇帝给予你的调兵遣将的权力。建邺外头,荆州军、北府军和西府军听说中领军您被抓的事情,都闹腾得厉害,已经有扯了旗子要造反的。不如中领军拿虎符出城安抚,让他们知道中领军不仅无事,而且更得朝廷重用,那么,这样的乱局自然也就化解了。”

杨寄肚子里暗暗欢喜,脸上还是皱着眉头不置可否的模样。皇甫衮心急浮躁,立刻又增加了许诺:“建邺再经不得风雨了!中领军如果肯不计前嫌,平息京口和历阳的兵卒哗变,以重建社稷之功,就是封太保也是该当的。”

杨寄摆摆手道:“臣何德何能,敢要太保的冠服?若是陛下真的瞧得起臣,就给臣一个名分,让臣督荆州,为陛下保此长江重镇吧!”

称呼都变了!皇甫衮喜上眉梢,轻咳了一声道:“爱卿忠心报国,实乃朝廷大幸!准!”

杨寄双膝跪倒在地,向皇甫衮行了投诚的大礼,抬头时,目光看了看案桌上的玉玺匣子,皇甫衮明白了他的意思,赶紧推开皇甫亨的尸体,铺开黄绢,用朱笔拟定赐封杨寄的旨意。杨寄趁势保举了一些自己的手下,皇甫衮觉得他所求不奢,点点头说:“嗯,早听说爱卿麾下有不少能人义士,譬如这个王谧,当年率北府军迎击桓越的战船,其勇可嘉,却至今只是个参领,本来就说不过去嘛!升京口令也太委屈,直接是郡牧好了!”

他一一加盖大印,喜滋滋的,仿佛屁股已经坐稳了皇帝的坐席。

杨寄默不作声,直到最后才提醒皇甫衮:“陛下,旨令还要过三省,而宣告天下呢!”

皇甫衮春风得意的脸庞顿时又如被西北风吹皱了一样,傻愣愣地忖了半天,才迟钝地点点头:“是……是。尚书令庾太傅,中书令建德王,不知他们可能同意,若是驳下来,很费工夫……”

杨寄笑道:“建德王与陛下同宗一氏,自然该当是一条心的。不然,他也不会和陛下密谋这么久啊?”

皇甫衮有些没反应过来:“中领军的意思是?”

杨寄收了笑:“建德王和陛下修书若干,商讨谋杀皇甫亨的事。陛下何必独自为他担着罪过?建德王想置身事外,不过是想着有陛下做挡箭牌,将来万一有个好歹,他随时可以抽身而退,拿陛下当替罪羊。他要躲着,您还让他躲着,臣说句不恭敬的话,不是……叫他当猴儿耍了吗?”

皇甫衮的脸色时而青,时而白,时而又涨红了,但他还是明白了过来:“建德王裹挟朕,朕亦可裹挟他,是么?”

杨寄的目光阴沉沉的:“是!陛下英明!如今咱们仨就是坐一条船的,同舟共济才能无往不胜。臣虽不才,愿为三足鼎的一只脚,帮陛下平衡这口倾侧的大‘青铜锅子’。”

这次,等于是庾含章被皇甫道知与皇甫衮合谋耍了,傻皇帝皇甫亨被弑杀,再加上一个翻云覆雨,搞得建邺四边的军队哗变的杨寄也加入了阵营,庾含章只有被动接受事实,重新承认了皇甫衮的地位。

朝会之中,庾含章淡笑自若,捧着笏板道:“杨领军受这样大的冤屈,好在已然昭雪,陛下英明烛鉴,臣等佩服之至!不过——”他扭头看了看杨寄,换了一些愁容:“陛下,本来确实应当让杨领军把守荆州要地的,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