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 (第1/4页)

粢�柚蛊渲鼗刳�牵�荒苤侨。�豢汕康小�

当此之际,她只能这样保全风生衣。

三月初六,唐军与史思明兵马于安阳河北岸展开决战。史思明与麾下张通儒、李庭望等分率精兵,采用游击战术,分袭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四部,四部各自为战以致兵马伤亡过半。唐军虽损失惨重,然兵马总数仍大大强过史思明。郭子仪见势,欲率兵斜插攻击史思明兵马中路,谁料未及布阵交战,忽的飓风乍起,尘土飞扬,天地昏黄,郭子仪大呼:“天不佑我大唐!”乃令后退,唐军丢盔弃甲后南撤退,退至缺门检点人马,竟只余下数万,至此唐军大败。

“好消息”传至邺城,安庆绪治下将领、官吏莫不山呼万岁,暗地里喘过一口气。安庆绪只是冷笑,毫无兴奋之色,当日醉酒后对沈珍珠道:“我的末日已逼近了。”

沈珍珠道:“为何这样说?”

安庆绪摆弄手中酒杯,醉意十足:“那是当然。邺城官兵奋力死守,只因强敌是大唐,若是史思明,他们恨不能开城迎接。如今唐军被驱,史思明那老匹夫必会长驱直入邺城,接管我这一切。哈哈哈……那些将领官员们,别看他们今天拜我叩我,称我为皇上,可是明天,他们说不定就拜别人了……这就是当臣子的好处——他们可以降敌,降了后还是臣子,领俸禄,安家庙。可是我,我,我是皇帝,当然不能降,不能降,……哈哈,宁死不也能降,降了也只有死……”

沈珍珠默默的看着安庆绪。他是清醒的,所以也是悲哀的。她不能劝,无法劝。自幼读史书,看吴越争霸、三国杀伐,多少的奇人异士,自以为可经天纬地,终究抵不过滚滚历史洪涛,湮灭了,散去了,徒留后人叹息。将军沙场百战,终究有一天要面对敌人蜂拥而至,身畔萧然无人。

三月初七,天方破晓,邺城宫殿里乱糟糟一片,沈珍珠打开房门,只见内侍宫女们东奔西跑,有的身背包袱,有的东呼西叫,往常侍奉守卫她的宫女和侍卫们早不见踪影,别的内侍宫女看见她犹如未见,垂头便各忙各的。沈珍珠觉得蹊跷,难道史思明已经进城了,这样快?为何未听到攻城打杀声?随手拉住一名小宫女问是怎么回事。

那小宫女说道:“史思明已经到城门下,要皇上立即出城迎接,不然攻下邺城后杀无赦。那些守城门的将领个个都想卖好放他入城,邺城哪里守得住啊。哪个晓得史思明攻下邺城后会怎样对待我们这些旧宫人,还是赶快收拾细软躲一下吧,夫人你也赶快跑,晚了就来不及了!”

没想到史思明来得这样快,看来垂涎“大燕皇帝”宝座已经急不可耐。这正是她逃跑的机会,先逃出宫再说。

左右察看半刻,见右向人流最多,便提裙混在其中往外跑。

谁想刚刚转过一个弯角,有人便如同石柱般挡在面前:“夫人,圣上有诏,命你立即见驾!”沈珍珠一看,竟是安庆绪近旁的一名侍卫。

他终归不会放过她。

在侍卫看押下,沈珍珠一步步走入正殿。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斜射入殿中,正映得安庆绪身上铁甲熠熠生辉。

沈珍珠昂首看去,安庆绪面如寒铁,全身披挂伫立大殿正中。

他与她远远对视。她从他的眼神里捕捉不到一丁点信息,惟有深深阴冷。

“你动手吧。”她竭力让自已泰然自持,淡淡说道:“最好是一剑刺死我。”

安庆绪不答话,看她的眼神变得怪异,一时阴冷,一时仿有忧伤,一时狠毒,一时失神,变幻莫测。殿外吵嚷呼叫声纷纷扰扰,与殿中如隔一层天地,这里,一切都静得让人窒息。

“轰铛”,安庆绪忽的拔剑出鞘,扬手间一剑斩断身后龙椅椅靠,殿中众侍卫都悚然一惊:“陛下!”

安庆绪已回剑入鞘,侧头,朝沈珍珠挥手:“你走吧!”

“什么?!”沈珍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

安庆绪不看她,点了殿中四名侍卫,命道:“朕即刻去见史思明,待城门大开,你等从侧旁小道护送她回吴兴。”

其时殿中侍卫不足百名,都是多年跟随安氏父子的旧部。当即有人跪下道:“臣等愿护卫陛下,杀出一条血路。或者,只要陛下振作精神,以陛下绝世武功,史思明未必能攻下邺城。”

安庆绪按剑肃容:“朕大势已去,你们跟随朕日久,今日便都散了。此殿后室中仍有不少珠宝钱币,你们可自行分发。”昂然道:“朕既然称帝,史老贼兵临城下,朕岂能做缩头乌龟,就算身边无一兵一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