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 (第1/4页)

段青烟闻得动静,一双眼立刻警醒,文竹对她做了个噤声的动作,指了指旁边的杨花和卫燎,段青烟见到两人痴缠的睡姿,哑然失笑,和文竹悄悄的起身。

两个人携手到了溪边净脸,杨花突然睁开眼睛,戏谑的道:“你还要赖在我身上多久?”

卫燎嗖的一声跳了起来,抖了抖酸麻的四肢,不满的道:“某人真是深藏不露啊。”

众人忙忙活活的用完早饭,再次上路,这一天开始,每天都有三五个掌柜悄然离队,如同蒲公英的种子,飞往北楚各地,落地生根。

北楚立国以来,一直轻视大宁,认为南人积弱不足为患,楚都亦是建在极北之地,离关外只有百里之遥,充分表明了前任楚皇抵御外侮的决心。

数年来,楚都屹立不倒,鞑子连边境都突破不了,北楚日渐强盛,楚都的定海神针作用功不可没。

距离楚都还有百里之时,文竹一行人只剩下了她和段青烟,杨花,卫燎四人,以及护卫数人,和两车货物,望过去不过是普通的商旅。

这日,错过了宿头,眼见日将西沉,索性寻了间破庙,一行人避了进去,稍事打扫,明确了分工,有去拾柴的,有去准备晚饭的。这些时日,文竹经过段青烟的身教言传,一举一动莫不宛如少年,做起这些杂事来也是驾轻就熟,青烟对她也赞不绝口。

到夜幕降临时,庙里燃起了一堆篝火,火上架起了小锅,里面煮了些路上采摘的野菌,还有只农户家里买来的母鸡,香气袭人,卫燎盯着锅中,连连吞着口水。

文竹等人围锅而坐,杨花摸出干粮,一人分了一块,正要开动时,庙门出传来了人语声,文竹一愣,卫燎已经过去打探。

从外面进来两个少年,当先一人个子稍高,穿着的衣服料子貌似平常,文竹却一眼看出那是极为罕见的沉香纱,需要用沉香木熏制三年方可得。另外一个矮点的应该是他的书童,开着们甚是恭谨的让那个高个的少年先进。

文竹见只有两人,放下心来,卫燎热情的把他们引了来,待他们走近了,看清了他们的脸面,文竹不由一怔,那个高个子的少年五官平常,眉眼间很是温和,有如冬日暖阳,让人心生好感。

这少年,看上去十分眼熟,文竹十分肯定以前曾经见过他,什么时候,在哪里呢……

卫燎热情的介绍着那两个少年:“这位是赵贤弟和他的书童,他游学四方刚刚回来,准备归家探望家人。”

赵姓少年对着众人拱了拱手,笑得和煦如春风:“在下错过了宿头,闻得那庙里传来阵阵香气,忍不住进来了,怕是要打搅诸位了。”他长相寻常,举手投足间却自有一股贵气,让人不敢小觑于他。

赵……

文竹猛的想起何处见过这个少年了,相国寺的花园之中,他曾经与洛恳谈一番,却被她偷听,被他发现后不但不恼,又好言相劝她勿要牵扯其中。

他,他竟是赵洛的哥哥,北楚的大皇子,赵阳!

若非造化弄人,此时此刻,坐在龙椅之上的应为赵阳吧,而她,也当随着赵洛唤上一句皇兄。

文竹眼眶微湿,抽了抽鼻子,对赵阳莫名的亲近起来,似乎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赵洛的影子。

文竹向身侧的青烟挪了挪,微笑示意赵阳坐在她的身边,赵阳已然看出了她是这个商队的主事,当下毫不客气的坐在她的身边。

锅中鸡肉鲜菌一起翻滚,汤头乳白,香气凝成了白烟,条条钻进人的口鼻中来,已然是炖到了火候,文竹拿起碗,亲自舀了一碗给赵阳。

庙里众人无不侧目,风餐露宿这许多天,每次饭时的第一碗汤文竹都会亲自舀给段青烟,卫燎为此还曾经故意撞翻过青烟手里的碗。

想到这少年总算是半个客人,众人随即释然。文竹殷殷的又分了半块饼给赵阳,这次杨花也不得不出声道:“包里还有许多饼,贤弟自行取用便是。”

文竹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忙又打了汤给青烟,随即又舀了一碗给自己,吹凉了,饮上一口,却不知是什么滋味,一心只想着从赵阳口里打探些赵洛的消息。

“赵贤弟家中尚有何人?怎么忍心让贤弟年纪轻轻就云游四方?”

赵阳温文一笑,声音柔和:“家中还有父母和一个弟弟。”

弟弟!

文竹心神巨震,洛,洛……两只耳朵直了起来,嘴巴搭在碗边却忘了动作,只盼着赵阳多多说些赵洛的事情。

赵阳果然没有让她失望,他徐徐道:“弟弟年少有为,被父母选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