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因为在日语里,“妈妈在吗?”与“有妈妈吗?”的表述完全一样,很容易导致彻之误解。虽然朋友问的是“妈妈在吗”,彻之却会理解成“有妈妈吗”。彻之确实有我这个妈妈,所以回答“是的,有”,一点儿也没错。可是,对方并不是问他有没有妈妈,而是问他妈妈在不在,潜台词是“在的话,让你妈妈接电话吧”。对彻之来说,潜在的意思无法理解,所以这种问法也不可行。于是我请对方斟酌一下提问的方法。

即请对方这样问:“妈妈现在在吗?”以明确时间。他就会回答:“现在不在。”

接着问去处:“去哪里了呢?”他会回答正确的地方,比如:“去蓝天坊了。”

再问回家时间:“什么时候回来呢?”他会一五一十地回答,比如:“晚上十点回来。”

为了让彻之消除不安心理,我总会在制定他的日程表的时候,也预告告诉他我的日程安排,外出之前,总会把当天要去的地方、回家的时间等内容写在纸上,让他一目了然。比如,留张“妈妈去蓝天坊,晚上十点回来”的纸条。这样,时间、地点等要素都能一一对上,事实清楚,他就能正确回答了。这样提问就行得通了。

如此这般,哪怕彻之的交流能力只有30…50,余下的70…50只要对方能够设法帮助弥补,凑成100,交流问题也迎刃而解。

所谓交流,就是相互理解。只要对方能够了解彻之,理解彻之,再琢磨一些方法帮助他,那么他不擅长的交流也不成问题了。

第5章:如何培养日常生活基本技能

学会在卫生间小便

我以前一直认为,在育儿的过程中,对小孩进行上厕所的教育,作为家长责无旁贷。

“脱掉尿布了吗”是附近妈妈们之间的热闹话题,其他的孩子大多三岁前就不用尿布了。继断奶和独立行走之后,上厕所的教育好像是母亲的又一个使命了。如果小孩不能很好地上厕所,其母亲就会被人贴上失职的标签,为此我忐忑不安。

彻之一岁的时候,我在家里放好小马桶,算好时间脱下尿布,让他坐在马桶上,然后对他说“嘘——嘘)——”,催他撒尿。偶尔他撒出尿来,我就表扬他:“尿出来了!真棒!”

为了让他对撒尿这个单词有印象,我一个劲地唠叨“撒尿吧,撒尿吧”,问题问他“撒尿吗?”但彻之不理不睬,毫无反应。话不会说倒也罢了,哪怕用肢体语言提示一下也好,可他什么都没表示。

听说小孩两岁前后才开始对尿湿裤子感到难受。于是,白天我就尝试给他脱下尿布,穿上练习内裤。三十年前,现在流行的方便的一次性纸尿布尚未发明,当时我们用棉布来做尿布。尽管每天洗涤尿布是件挺吃力的活(一天40条),但每当把洗得雪白的尿布挂在章鱼爪般的晾衣架上,开心地看着它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微风中摇曳,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母亲的满足和喜悦。

练习内裤是一种加厚的贴身内裤,少许尿湿的话不要紧,它能很好地吸收。它只不过是小孩在脱下尿布之后穿上普通内裤之前的一种过渡性的东西,供阶段性的练习使用。根据同一宿舍里的前辈妈妈们的建议,我也给彻之穿上了同龄小孩都用的练习内裤。当时觉得,尽管儿子语言发育迟缓,身体发育还算正常,不久就能学会上厕所的技能吧。

*为什么要撒尿不叫一声呢?

最初,虽然彻之听从指示,老老实实去卫生间或坐小马桶,但也许因为我没算准时间,卫生间和小马桶大多没派上用场,大小便几乎都撒在练习内裤里,从两个裤脚口流了出来。可能换穿练习内容为时尚早吧,于是又回到尿布,过了一阵又换成内裤,如此来回折腾了好几次。

将近三岁了,仍然一直尿湿裤子。每次给他换上干裤子,都批评几句“为什么要撒尿了不叫一声!”又轻轻地捧几下他的屁股,以示惩戒。

大小便经常弄脏了地板(榻榻米)、地毯。许多次我一边用毛巾擦干净,一边无奈地流泪:为什么撒尿不告诉我呢?为什么不会说撒尿呢?脱不掉尿布的吧,就不能去别人家玩,大小便把人家的榻榻米、地毯弄脏了多尴尬呀!

老是教不好上厕所,作为母亲我感到羞耻,真是急死人了。而彻之也好像在变本加厉,莫名其妙的行为与日俱增,逐渐多动起来,整天到处乱跑,我不得不马上就追,不安和恐惧的感觉如阴霾一般笼罩了我。

他对“危险”这个词也毫无反应,我对不听话的彻之真是束手无策。当时只认为全部原因在于他不会说话,于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