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想重温那 令人陶醉的时

① 耐 德 娅 即 耐 德 芝 达 勃留 索娃:诗人之妹, 音乐家,后成为莫斯 英 科音乐学院教授。曾一度信奉亚 杜勃罗留波夫的教义。 译者

第 34 页

光。勃留索夫承认从巴尔蒙特那里获益匪浅,他认为是巴 尔蒙特为他揭示出诗歌的音乐奥秘的。但他们的友谊却过 早地破裂了,也许是由于巴尔蒙特对勃留索夫的嫉妒,也 可能是勃留索夫感觉到了巴尔蒙特作品中有花哨俗气的成 分。在勃留索夫看来,他们在诗歌创作技巧和诗人使命方 向的观点分歧是几近于实质性的,乃至于无需再过多地争 执 了。 与杜勃罗留波夫和巴尔蒙特的友谊表明了,从勃留索 夫的气质来看,他乐于同两类人交往。一类是诗才超凡拔 萃的,另一类是比他有更多异国经历的。从勃留索夫的追 求中,我们可以为他的行为和作品中的许多现象找到答案。 勃留索夫希望自己成为“有才华的诗人”,但诗才在他却并 未与 生俱来,因此,他的性格具有两重性(尼娜 彼得罗 芙斯卡娅可能也同他一样):其阴暗面,被引向生命之神秘 和宇宙之混沌,他企图从中找到和谐(这也是丘特切夫诗 的重要主题);其作为诗人,一方面依仗知识、勤奋和俄国 象征派文学创业者的身份向自己的目标蹒跚而行,另一方 面,又热切地寻求天才型的诗人,以从他们身上找到“天 才诗人”的自我感觉。因此,寻找“天才”或“异才”成 年,在勃留索夫声名尚 为勃留索夫交友的主要动因。 未低落时,他十 分欣赏年轻的伊万

柯内夫斯科依①,他

认为 他才华横 溢,是俄 国文坛的 希望。勃 留索夫与 安德 别雷的交往,最 初也是出于“寻找天才”的动机。他

① 伊 万

):即奥柔斯。俄国哲理诗人和抒 柯内夫斯科依( 岁时游泳溺死。天蝎出 情诗人。是当时颇有影响的象征派诗人。 年出版了他的遗作《诗与散文》,由勃留索夫作 版社于

序。

英、中译者

第 35 页

称别雷为“俄国最风趣的人”,兼有“令人炫目的才华和 怪僻乖戾的个性”。这些都曾强烈地吸引了勃留索夫。他们 之间的交往维持了很长时间,直到别雷由于某种原因对勃 留索夫失去了原有的尊敬。 然而,勃留索夫与芝娜达 吉 比 乌 斯 及 其 丈 夫 德 米 特里 梅列日科夫斯基①之间的长期交往,却是在另一种 动机的支配下。 年底,勃留索夫在彼得堡初次拜谒 他们时,无疑是被访者享有的声誉吸引了他。不久,莫 斯科的文学活动日趋活跃,这使得梅列日科夫斯基夫妇 觉得回访勃留索夫是值得的,也是有利可图的。勃留索 夫在日记中对他们夫妇冷嘲热讽的描述并未能掩饰住他 对这层关系的心满意足,尽管梅列日科夫斯基自负,而 吉比乌斯虚浮、刻薄且穷奢极欲。作为一个有抱负的诗 人和文学流派的创建者,勃留索夫需要得到他们两人的 首肯和褒赞。天蝎出版社成立后(勃留索夫曾是它举足 轻重的人物),勃留索夫和梅列日科夫斯基夫妇双方都从 对方身上猎取到很多好处。在梅列日科夫斯基夫妇眼里, 勃留索夫有望成为俄国诗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那样, 年,勃留索夫曾短 时期地 他们夫妇就可以利用他。

① 德

梅列日科夫斯基(

家、哲学家。受到波特莱尔、爱伦

):俄国象征主义诗人、文艺批评 年出版处女诗集 坡影响。

年发表论文《论现代俄国文学衰 《诗》, 推崇法国现代派诗歌, 落的原因及新流派》,反对现实主义文学,提出新艺术的三要素: “神秘主义的内容,象征的手法以及艺术感染力的扩大”,被认为是 俄国象征主义的宣言书。他的代表作是三部曲长篇小说《基督与反 基督》。 专著《列夫 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和创作》, 力图从宗教思想的特性认识作家的创作。十月革命后,反对苏维埃 政权,流亡法国,最后死于巴黎。

中译者

第 36 页

杂志的负责人,这份宗教哲学方面的 刊物正是由梅列日科夫斯基夫妇主办的。但这次合作并 未持续很久。数年后,在梅列日科夫斯基夫妇加入《天 秤》刊物一事上,勃留索夫和这对彼得堡夫妇发生龃龉, 双方态度都很强硬,互不让步。至此,双方的“互利关 系”宣告破产。在他们交往的那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