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 (第1/4页)

“是。”

细细算来,的确是快了,如今都快过年了。夏越朗的婚礼,本就是放在年前,也是晋阳大长公主所说的既然嫁出去一个女儿,自是要娶个媳妇过来填补,免得这年公主府里过得不爽快。

芙蕖当时还笑晋阳大长公主这主意倒是不错。

不过,太皇太后说起这个,当然不可能是要对芙蕖感叹快要过年的事情。

芙蕖心中下意识便起了几分提防。

而又听得太皇太后笑着开口道:“哀家记得,就在几个月前,皇上还与哀家在说,定会让哀家抱上曾孙,可是如今皇后嫁进宫里,都快半年多了,怎么还是半点动静都没有?”

“……”

芙蕖面上的神色淡了一些,并没有回答。

但芙蕖不回答,并不意味着太皇太后便打算住嘴,她只是将目光看向了赵晋延,又开口道:“先时皇上既是表现的钟情于皇后,朝臣们自是不好相逼,所以也应允下只要皇后生下嫡子,便不逼着皇上您纳妃。”

“虽说当时未曾约定好期限,可哀家倒也不能够坐视不理,这都大半年过去了,皇后肚子里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总不能是以为没有约好期限,便可以一直任由你们这般拖延下去吧!”

“皇祖母多虑了,这子女之事,本就随缘,更何况民间三五年生子,也比比皆是。如今皇后才嫁入皇家半年,而宫中事务又是向来繁忙,朕这些日子以来,前朝事务也多繁忙,皇后自是不可能这么快便有音讯。”

“三五年产子,民间确实是有,但哀家听到的更多还是嫁入夫家只需两三月便能有音讯之人,何况,哀家曾经听说过一种说法,也是唯恐是真的。”

太皇太后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

而赵晋延的面色显然也十分的不豫。他没有说话,只冷眼看着太皇太后,只看着等着她究竟会说出个什么来。

“听说,血缘太近的夫妻,往往子嗣上会十分艰难,便是侥幸能得一二子,据说也多是体弱。”

太皇太后说这话的声音并不重,但却是重重的敲击在了芙蕖的心头,芙蕖的面色也有几分苍白。

赵晋延在这个时候,却是握住了芙蕖的手,捏了捏她,示意她回神,而后目光又是看向太皇太后,语气带着几分冷厉开口:“皇祖母这说法,是打哪里听来的,朕如何从来不知这种事情。”

“本也是民间之说,哀家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只是有听民间传言,西北那边有几个村子,一直保持着不与外族人通婚的习俗,而且多为家中亲兄妹、表兄妹、堂兄妹结亲,久而久之,那几个村子出现了个怪状,不是子嗣艰难,后代难继,便是生下婴孩体弱难以养活,便是侥幸能养活,多为傻子亦或者缺胳膊少腿……”

太皇太后的声音越来越轻,幽幽的,仿佛是带了一股说不上来的恐怖意味。

而芙蕖的身子也猛然一颤。

赵晋延感觉得到芙蕖的恐惧,他目光凌厉的看向了太皇太后,冷声开口:“朕倒是不知道,皇祖母竟然会对民间之事这般了解,这事儿连朕都从来没听说过。更何况,朕与芙蕖,岂能与凡夫俗子一般,倘若朕没有记错,皇太后与先皇也是表兄妹,大哥若非意外,身体向来康健,而且聪颖才识,更是在诸多皇子之上。再往上而议,本朝皇后与皇上乃表兄妹之事,更是比比皆是,却从未见过出现过任何像皇祖母所言的事情。只怕皇祖母是危言耸听吧!”

“皇祖母若真有这份闲情逸致,倒不如先把自己的病养好了再说,朕与芙蕖便先告退了!”

说罢此言,赵晋延还真是半分颜面都不留,直接带着芙蕖离开。

☆、一百三十四、亲近

赵晋延带着芙蕖径直走到了寝宫门外时,明显感觉被他牵着手走在后边的芙蕖脚步似乎慢了许多。

赵晋延转头看向了芙蕖,只瞧见芙蕖低着的脑袋。

他愣了一下,倒是立刻明白了过来,只怕芙蕖是对太皇太后的话上心了。

他刚想要冲着芙蕖说些什么,只是看到站在门口守候在两旁的宫人之时,并没有说话,直接用力握住了芙蕖的手,把芙蕖带着走出了太皇太后的寝宫,一直带到了宫外之时,方才停下脚步,语气有些无奈的开口道:“你这是怎么了?”

芙蕖摇了摇头,并没有说话。

赵晋延瞧着芙蕖这般,心中又是一阵叹息。

他只牵着芙蕖的手,坐上了銮驾,一坐上銮驾上,又将车里放着的手炉直接塞进了芙蕖的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