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第2/2页)

入时机。

格拉桑与泰伊古太太对欧也妮的分析都觉得不可思议,奇妙的是两个人都表示保留自己的看法,需要在另一个人不在场的情况下,与欧也妮详谈。

对此欧也妮不置可否。

第二天,整个公债市场就悄悄流传开欧也妮在对突尼斯公债上的斩获,大家最吃惊的不是外省人的大手笔,而是对市场节奏准确的把握。

于是格拉桑这位受托人,在公债市场很出风头,大家都想通过他,了解那位目光精准的外省女孩,下一步还会不会涉足公债市场。

“欧也妮小姐,现在只要放出您购进公债的风声,对突尼斯的公债还会上涨的。”格拉桑说的志得意满,他现在已经巴不得欧也妮重新给他下达购进的命令。

欧也妮正在摆弄着几张请贴,听到格拉桑的建议只是摇头:“现在可不是购进的好时候。”

格拉桑也注意到了欧也妮的请帖,他认得几张请帖上的古老族徽,不由赞叹道:“您要是真的出席这几家的宴会,在巴黎就真的成功了。”

“可是他们想请的不是我,而是公债的消息来源呢。”欧也妮十分透彻的说,语气不象一个二十四岁的姑娘,倒像看透世事的老人。

格拉桑深有同感的点头:“哪怕是这样,还是有许多人宁愿花一万法郎获得这几张请帖。”

实话,有时比刻意的奉承更让人愉悦。欧也妮也是一样,她只是告诉格拉桑先生,她会有选择的参加几个宴会:“比如德.隆格尔伯爵夫人,竟然给我下了请帖。”

已经在巴黎呆近两年的格拉桑,显然对德.隆格尔伯爵的家庭成员十分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