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忙随碧叶进去了。

在长公主的劝导之下,景帝终于下定作战的决心,然而多年没有打过仗了,兵员严重不足,缺兵少将,景帝不得已下旨招兵,明谕壮士从军立功的,庶民可得官爵,奴仆可脱奴籍。一时间男儿从军成为时尚,阿茉府中有不少男仆都请求从军,阿茉一律准许,且赏赐优厚。不少少年小厮也跃跃欲试,阿茉虽嘉许其志,却因他们年龄尚小,而好言安抚住了。令她奇怪的是,武功最为出色,又习学过兵法的卫青却似乎毫不动心的样子,丝毫不见动静。

作者有话要说:

☆、落花有意

景帝后元元年。

后元元年春,朝廷厉兵秣马,准备三个月的一场与匈奴的大战,因为一次沙尘暴而潦草结束。匈奴损失了一半的人马,军臣单于狼狈撤回了漠北。而汉朝则损失了全部的战马,但是依然可算是战胜。因为匈奴的实力大减,连年征战的上郡等地,可以休养生息了,朝廷则又恢复了歌舞升平。

景帝的身体再也没有彻底恢复,对于梁王的意外薨逝,他虽不说出自己怀疑什么,却自此疏远了王皇后,总是避免与她见面。王皇后气苦不已,但因景帝并未明言,她也就没有为自己辩白的机会,只得吩咐太子和阿茉朝夕在景帝身边,侍疾奉药。

太子已经十四岁,因为景帝卧病,他主持祭祀、决断朝议的机会便越来越多,隐隐的帝王之气显露,杀伐决断,与景帝的怀柔仁和之风很不相同。尤其令大臣们担心的是,从高祖到景帝,皇家都推崇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政治清明,可是太子虽然年轻,却喜欢崇儒,以大儒董仲舒为师,太子的东宫中的属官门客也多有以儒学立身的。以丞相卫绾为首,朝廷中一大批有影响力的老臣,对于太子的不循旧章表现出了或明或暗的忧虑。

为了减少潜在的危险,王皇后将自己最小的女儿隆虑公主下嫁给了卫绾的儿子,将丞相一族纳入太子的势力范围。太子对这样的安排虽不以为然,但是也明显感觉到,自从隆虑公主下嫁之后,自己在处理朝政时少了很多掣肘,他这才明白朝中的守旧势力还很强大,于是也将革新的论调放低了些。

朝臣们眼见景帝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而曾经能够左右朝政的窦太后衰老目盲,兼晚年痛失爱子,意气消沉,不再过问政事,便纷纷投到太子的门下。太子威权日盛,长公主赫赫扬扬,平阳公主府也是门庭若市。

只是阿茉却不似姑母那般好弄权谋,府中虽也养了若干宾客,或诙谐有趣,或博古通今,养来只为谈笑解颐破闷,不像别的豪门那样容纳奸猾野心之辈,怀揣屠龙之术,游走于王侯之间。但是也时有破落士人,妄想获得公主的举荐,越过龙门,而投靠在府中做了宾客,阿茉无暇理会。

这一日,阿茉赴宴归来,经过前庭时,听到有人弹剑做歌:“携长铗兮,遨游四海……时未遇兮,无所依凭……长铗归兮,志不获逞……”声调慷慨。

阿茉笑道:“听来我府里有一位冯谖,只是孤却不是孟尝君,不是屈了这位先生的大才吗?”府中长史连忙回道:“这个做歌的门客名叫东方朔,惯会自吹自擂,未见有什么真才实学,这一定是穷极无聊,想要走公主的门路,将他引荐做官的。”

阿茉笑道:“既出大言,不妨请来谈谈。”侍女连忙去传命,不多时,阿茉在豆蔻堂坐定,那东方朔也就来到了堂下。阿茉隔帘打量那人,却见生得相貌倒也端正,只是衣衫邋遢,神情落拓,阿茉心中不喜,只客气道:“先生弹剑做歌,想来心中自是不平,是孤减慢了先生。只是不知先生有何能为,孤也好向朝廷引荐。”

那东方朔全然不通世故,他从未与贵人对语,加之天性憨直,便将阿茉的话当了真,当下也不赔罪,反而摇头晃脑地自夸起来:“我东方朔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养长大成人。我十三岁才读书,勤学刻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已够用了。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孙吴兵法和战阵的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这方面的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总共四十四万字。如今我已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勇敢像孟责,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容貌若潘安,虽广受女子爱慕,却能坐怀不乱,如同古时的柳下惠。我就是这样的人,够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

阿茉头一次遇到这样大言不惭之人,忍不住笑了起来:“不知先生所说的坐怀不乱似柳下惠,可有实据?”东方朔昂然说道:“当然有,我在乡里的时候,隔壁的秋娘就爱慕于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