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乾清宫最大的主子是皇上,而皇上对晓晓的话说言听计从也不为过,晓晓说什么是什么,别人说下大天来也没用,皇上一门心思向着晓晓。

这还罢了,顶头主事的李总管是晓晓的干爷爷,明摆护着她,内外都不给力,三个御前宫女折腾了几次,发现不仅没把晓晓如何,反倒自己还挨了罚,终于明白晓晓她们动不得,人家运气比她们好,人头比她们硬,底气比她们足,她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得了,省得自己吃亏。

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还学会了瞧晓晓的脸色行事,知道皇上跟晓晓不喜欢跟前有人,轮到晓晓当值,不用皇上发话,仨人一准找个地儿猫起来,不叫绝对不会进来。

所以晓晓后来干脆把笔墨纸砚带进了暖阁,教了小白认字之后,两人一边儿一个,趴在炕桌上临帖。

晓晓临的贴不是那些现成的,是慕容兰舟根据教她的课程亲手写的,慕容兰舟习的是魏碑,与唐楷相比,魏碑任意挥洒,结体因势赋形,不受约束,正如魏晋之风,飘逸潇洒却又有血有肉,慕容兰舟的字颇得魏碑精髓。

前头那些都是慕容兰舟跟她讲的,或许是位居高位的原因,慕容兰舟这个人有些沉闷,讲起课来却有些不同,尤其这些书法啊什么的,晓晓甚至觉的,说起这些,他都有些神采飞扬的意思。

他一定看过很多书,有时候跟她说起这些,忍不住会引经据典,晓晓就觉得这人真有文化,而且,他授课的方法也不算枯燥,有时候会穿插一两个历史小故事,增加趣味性,所以,即使是晓晓一向不喜欢的古文,也没觉得听不下去。

或许当老师当得有点儿走火入魔,晓晓临的帖慕容兰舟也亲自操刀,晓晓后来发现,慕容兰舟这个一时起意的老师真挺负责的,以他的水准,拿过来直接教自己也手到擒来,况且,他是掌握天下的丞相,有多少正事需要处理,晓晓光想都替他头疼,可他还挪出时间来备课。

晓晓甚至怀疑,怎么教自己,教什么,怎么个进度,没准他已经做好了完整详细的计划,每次他教自己新的字之后,就会拿出他事先写好的字样儿,让自己比着写。

晓晓比着写,小白也比着他的字写,两人的字虽有好有坏,若搁在一起,一眼就可看出师承一脉。

小白比晓晓的字写的好,晓晓把这归诸与天赋,自己比小白的天赋差了不止一等,晓晓觉着这就是草根跟皇族的区别,哪怕小白是个落魄到如此境地的皇族,骨子里的东西依然无法改变,这是基因。

不止如此,小白还比自己勤快,慕容兰舟教的字,晓晓觉着认识了也就不会在去诵读了,至于写,也是为了完成慕容兰舟布置下的功课,不得不写,她是被动的,小白却是主动的。

他总是小声的一遍一遍的诵读,然后问晓晓意思,晓晓就按照慕容兰舟教自己的告诉他,他听得异常认真,然后又一遍一遍的写,把她带来的纸都写的密密麻麻,一点儿空隙不留。

这些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纸,晓晓会在离开时带出去,跟做贼一样,晓晓很清楚,小白识字写字的事儿,是不能被人知道的,慕容兰舟想要一个傀儡,不想要一个拥有自己思想的皇上。

偶尔晓晓也觉得自己做的事儿不太厚道,慕容兰舟对自己挺好,她却背地里用这种方式算计他,有时候,晓晓会想若有朝一日给他发现了会怎么样,会不会一怒之下杀了自己,以他的手段,或许觉得杀了自己也不解气。

每每想到这些,晓晓也会怕,可怕过去想到以后,想到可怜的傻小子小白,她又觉得自己必须这么做,本来就是小白的国家,小白的天下,他慕容兰舟要么谋朝篡位,自己当皇上,要么甘心退守做一代贤臣,他这不上不下把小白当傀儡的做法,晓晓无法理解,所以她要帮小白,当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自己。

更何况,小白如此争气,他是个天才,他对知识的饥渴,就仿佛一个在沙漠里行走快要渴死的人终于发现了一汪清泉,他一头扎在里面恨不得这辈子都不出来,就自己这样传声筒似的教,他都能学成这样,若是有天下名师悉心教授,没准小白真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帝王。

后来晓晓想起自己今天的想法,觉得自己这时候傻的可以,慕容兰舟岂不就是天下第一的名师吗,论知识素养,那些博学鸿儒恐都要退后,论谋算,他是手握权柄的丞相,他都能谋算得天下,别的还有什么。

自己跟他学的东西,有些过耳便忘,到了小白那里却入了心,以至于,后来两人旗鼓相当,说起来还是晓晓做的孽。

话题远了,拉回来继续说她的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