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1/4页)

“听说是从北地行商手里买来的,东西好不好我就不识得了,你就当尝个鲜吧。”

宋姨娘一不识字二不喜绣花,又不能生儿育女,生活的重心只有满足口腹之欲这一条了。候府的丫环婆子们背地里谈起来,不无鄙夷:“到底是穷家小户里过来的,恐怕没进候府以前就没吃饱过饭,如今倒吃的珠圆玉润……”

她苦练厨艺的同时,一不小心便胖了,如今的背影倒是安全许多,不必担心被强抢。

宋姨娘翻捡了一通秦苒送来的东西,乐滋滋的唤丫环来拿到厨房去,盘算着晚上要做什么菜,又小声与秦苒议论:“……听说陛下对处理政事并不太喜欢,反倒对道家炼丹术极为热衷,京中候府里传来的消息,有个姓陶的守仓库的小吏因献了丹药给陛下,最近很是受宠,如今已成了朝廷显贵……我送宵夜给世子爷的时候,偷听到他与师爷在商量,好像这次的采选宫女跟这个姓陶的有关……”

秦苒默默吐糟:难道这丹药不但是春药,还能让皇帝陛下的xing趣大改,对成年女子不再感兴趣,反对蹂躏幼花兴趣大增?

她只觉后背一阵恶寒。

皇家宫闱秘事,向来不是她这样的升斗小民能理解的。但聂震见多识广,当晚靳以鹏带着她偷偷去聂震府上去交帐的时候,谈起这件事了,连他也想象不能。

他们不知道的是,一年之后,这次采选宫女事件便酿成了本朝大案,血流成河,影响深远。

便是当时在清江浦,也有许多人的命运因此事而改变,譬如本地盐商钱家。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有空回了下评论,今天一天……发现下面还是绿绿的一片。

泪目,难道大家都习惯了霸王么?

还是不太喜欢这种欢脱的写法?

霸王们,出来吱个声啦

39

39、V章 。。。

三十九

钱家最近乌云罩顶;向来活力四射的钱老夫人病了,房里镇日一股汤药味儿。

钱家大房二房还好些;影响不大,三太太一双眼睛哭成了桃子;日日候在钱老夫人床前。三老爷钱均向来沉迷书本,最近竟然连书也读不下去了,天天长吁短叹,连白头发也多添了几根。

不为别的;只为了他一对双生闺女钱瑜钱瑗;年方十岁,赫然在宫女采选名单上。

让钱老夫人致病的不止这一对双生孙女,还有女儿孙钱氏的长女;今年也是年方十岁……三个花骨朵儿一般的孙女儿眼看着要被圈进那暗无天日的地方去;生死莫测,孙钱氏回娘家找母亲及兄长哭诉,又与三太太一起抱头痛哭……钱老夫人在她的哭闹之下,不出意外的病倒了。

因着此次采选的皆是庶民百姓家的女子,与官家女子无碍,那些官衙的虎狼差役执行起来效率非常之高,挨家挨户相看少女,面目不堪有恶疾者弃,只留清秀端正的良家子记录在册。

与此同时,那些官媒私媒几乎一夜之间暴富,光谢媒钱就收了不知多少,未成婚的十岁到十四岁的小姑娘们被通过各种方式很迅速的塞到有儿子的家庭里,更有清白人家宁可自家幼女做人家白头翁的填房或者富商的小妾,也不肯入宫侍奉。

在这种恐慌的状态之下,连九岁的小丫头都忙着成亲……于是秦苒与冯苑这样子过了十四岁的少女便毫无悬念的成了“剩女”。

婚姻市场一度被这次采选宫女的旨意打乱,小姑娘们的家长抢女婿很是彪悍,上至七十老翁下至五岁男童,一律入得了丈母娘的眼。

如今哪里还有挑剔的丈母娘,只有挑剔的女婿,从新娘的模样到年龄到嫁妆……可以尽情挑拣。

秦苒对自己身为大龄剩女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她天性豁达,不以嫁人生子为此生目标,还没有什么紧迫的感觉,倒是冯苑与靳家三名庶女,在婚姻市场陡感压力倍增。

冯苑急不急看不出来,她娘冯氏却是数次与冯天德密议冯苑婚事,都被冯天德劝了回去:“咱漕帮别的不多,就光棍多,寻个女婿还不容易?”

好女婿早被人抢光了……冯太太心道,为冯天德的盲目自信而伤心离去,决定另行想辙,一定要及早将冯苑嫁出去。

于是现在不止十岁到十四岁女子的父母着急择婿,连那些十四岁往上的未婚女子的父母也加入了抢婿行动……好女婿可不像韭菜,割完一茬又一茬……就算是韭菜,初春的第一茬与夏伏的老韭菜区别也是非常大的。

韶华妙龄不等人啊!

等到冯天德忙完了漕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