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天的事情,对于这种无心插柳造成的桃花运他觉得还是很有必要敬而远之的。

为了保持风度,刘凌踱着步子走出房门。依然能感觉到背后两道火辣辣的目光盯着自己,刘凌发现这其实也是一种煎熬……

走到那书生所住的房间门口,刘凌就听到一阵朗朗的读书声。这声音抑扬顿挫,字字清晰。刘凌一听就能猜到,这书生此时一定端着书本在摇头晃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之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已成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刘凌侧耳听了听,以他之博文多学自然知道这是《大学》中的一段千古名言。这书生声音晴朗,朗读出来倒是很有一番意境。刘凌笑了笑,自己才来就听到这样一段劝谏,此人果然有意思。

很明显,这一段话就是那书生故意读给刘凌听的。

刘凌一笑置之,也不在意,推门走了进去。他看了一眼,果然见那书生坐在书桌前正在摇头晃脑的读着书。刘凌轻笑,抱拳说道:“先生好兴致。”

那书生周延公正自闭着眼读书,听到有人说话,眯着眼睛问了一句:“来者何人?若是你家王爷派你来想说服我的,那你便去吧。我心如铁石,岂是尔等几个说客三言两语便能说服的?”

刘凌哑然,心说这是怎么回事?

他却不知,自从这周延公被岳麒麟抓起王府来之后。整日里都说刘凌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乃是披着羊皮的饿狼。他也算是王爷请进来的客人,下人们倒也没有岳麒麟的胆子上去就打。再加上刘凌那一段很忙后来又中毒休息了几天,所以这书生见无人敢管他还以为自己孔夫子俯身了,越发的张狂了起来。

下人们觉着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这要是让刘凌知道了他请来的客人整日里骂骂咧咧那还得了。于是他们便想出了个馊主意,挨着个的来跟这书生讲道理说事实,以证明刘凌并不是他所说的那般不堪。可是,这几个下人又怎么会是周延公的对手,三言两语就将他们打发了只是这样一来,周延公骨子里的那点没价钱的傲气越发的澎湃了。

第三十五章 吏治通鉴

刘凌对他这样的态度倒是有些兴趣,这人被关了这许多天,看来一点效果都没有。对付这样的人,刘凌知道该怎么办。这样的人,你跟他来硬的,跟他动粗毫无意义,就算打断他两条腿,也打不烂他一张嘴。

“不知先生用过早饭了没有,若是没有的话,我这就叫人送来。”

刘凌轻笑着说道。

周延公摆了摆手说道:“大丈夫不食嗟来之食,你不必这样惺惺作态。”

刘凌暗笑,你不是嗟来之食,这些天是怎么活下来的?看这样子白白胖胖的倒是长了不少肉,这嗟来之食不但吃了,只怕还没少吃,而且很享受的在吃。

他也不说话,就坐在周延公对面,顺手从书桌上拿起一本书翻看了起来,这本书是司马迁的史记,刘凌在很久之前就看过了,但是闲来无事总喜欢翻翻。魏征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多看看历史典故,对为人处世总是会有不小的帮助。

其实那天在大街上他是见过刘凌的,按理说他应该认识刘凌才对。但是很不幸的是,这个人是个大近视眼,当时只是听说刘凌在场,根本就没看清哪个人是忠亲王。

倒是岳麒麟他是认识了,且一辈子估计都很难忘记。

周延公自傲,他以为刘凌不过也是个装模作样的下人而已。见刘凌不说话他接着沉头读书,很快就又摇头晃脑了起来。对于读书人这种陋习,刘凌其实是很反感的。读书的时候为什么非得摇头晃脑呢?而且分明都已经背了过来,做这个样子实在有些令人不解。

不过刘凌很快就沉静下来,读书能让他心静,即便是在更为嘈杂的环境中他都可以安之若素,周延公的读书声对他来说一点影响都没有。况且刘凌乃是可以一心二用的妖孽,读书的同时感官上其实还在观察着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