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 (第1/4页)

刘凌笑骂道:“若是耽误了地里的农活,我先炼了你。”

王小牛一吐舌头,讪讪的笑了笑。刘凌笑着说道:“原先跟着你的人我就都被你留下做亲兵,回头我再补给你五百老兵,算是给你的嫁妆!”

王小牛哈哈笑道:“这行,等庆州弄好了,王爷再把我多嫁几次,用不了三五年我就能有数千百战精兵了!”

说说笑笑的,众人就到了田丁的营地,刘凌仔细看了看确实没有看到地方上有什么懈怠,越是和周延公等人一起返回了庆州城。进了城之后周延公让谢焕然召集文武官员,刘凌在庆州郡守的府衙里宣读了圣旨。谢焕然任郡守,王小牛任郡丞,二人一文一武倒也相得益彰,以谢焕然谨小慎微的性子,倒是和王小牛大大咧咧的性格正好互补。

接下来刘凌又详细的说了一遍关于朝廷整改官职的事,将官职的品级制度恢复唐朝时候的官制。尤其是武将,品级和职务实在太乱,难以协调调度。

按照唐制,郡守(太守)为从三品,郡丞为从四品。至于武官官位,郡丞之下设立两名都尉,从五品,若干校尉,从六品至正六品不等。

等刘凌把朝廷的规划详细的说完之后,又解答了部分官吏的疑问已经是天色变暗。拒绝了地方官吏设宴款待,刘凌只带了四个亲兵住进了周延公的府里。吃过晚饭后又单独见了谢焕然,对这个有些酸腐气的人有了新的认识。等谢焕然走了之后已经到了亥时,刘凌叫住准备告辞的周延公道:“屯田里有个叫吴大壮的校尉,是个断臂的老兵了,做事公私分明且战功显赫,你看看还有什么位置空着,把他往上调一调,总不能寒了那些他们这些为国流过血的人拳拳报国之心。”

周延公看了刘凌一眼小心翼翼的问道:“不是大人的亲兵?”

刘凌一脚踹在周延公的屁股上笑骂道:“白天当着你下属的面给你留了面子,现在你竟然质疑起我来?”

周延公挨了一脚却心里舒坦,他笑呵呵的说道:“既然是公事,王爷举荐的人我就不能不重视,两千田丁还缺一个将领,位置一直空着没有合适的人选,只是这田丁属于新的军制,三百人设一个校尉是之前朝廷下来的命令,管两千田丁的人朝廷却没有提及,给什么职务?”

刘凌想了想说道:“从五品的骑都尉吧,王小牛手下还缺个州司马,正好。”

周延公点了点头,歪着眼又问了一句:“真的不是跟我一样,从王府里出来的?”

第一百九十五章 你可问过士兵?

离开庆州府之后刘凌带着一千黑麒麟军赶赴应州,一路上走得并不急,沿路上的风光虽然说不上漂亮,但是总有那么一种破而后立的风景让人着迷。应州府通守虎亭侯刘茂迎出来五十里,身边却只带了三四个随从,由此可见他对自己治下的治安状况还是相当自信的。

刘凌当初就和孝帝说过刘茂这个人,孝帝对他的评价是无大将之风,却是守成之才。对于孝帝的这个评价刘凌十分认同,去年的时候与大周之战刘茂的表现可谓中规中矩,虽然不如王半斤,杜义,花三郎,赵二等人大放异彩,却最稳妥让人放心。所以,刘凌才会将大军的辎重和后方都交给刘茂管理,人尽其才。

论上阵杀敌冲锋陷阵,刘茂远不如王半斤,杜义。论胆魄谋略不如赵大,花三郎,甚至比之于已经打入大周右威卫做到果毅郎将的杨业也相差甚远,但若是比谨慎稳重,上述的人中或许只有杨业能与其比肩。

在玉州的时候,明知道刘凌将于柴荣决战他依然没有盲目的将自己麾下的兵马派上去助阵,而是约束不下紧守玉州,看管辎重,时刻注意战场上的变化以应对。这样的对策是花三郎这样的勇将做不出来的,若是换了花三郎,只怕早就带着麾下兵马绕到周军后面或者侧翼搞突袭去了。

稳妥有余,进取不足。

一语中的。

“属下拜见王爷。”

刘茂站在路边,一揖到地。

刘凌哈哈大笑着从马背上跃下,抓了刘茂的手道:“此处距离应州城还有五十几里,你怎么接出来这么远?”

刘茂道:“知道王爷要来我就坐不住了,虽然才一个月多没见,可是心里怎么就这么想念王爷呢?”

刘凌笑道:“你这厮怎么也学会了拍马屁?”

刘茂道:“肺腑之言。”

刘凌:“看来把你放在地方上确实有些失策了,以你的潜力若是进宫做个总管太监,陛下每天还不都得被你拍的心花怒放?等回了太原我得好好跟陛下说说,若是宫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