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 (第1/4页)

这箭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耶律极把玩着手里的断箭,看着箭尾上刻着的那个字。

耶律极当然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上京,没错,这支箭来自上京的宫帐军。他之所以让人查幽州的军械库,怕的是有人盗用箭矢后在羽箭山刻上这个上字。幽州宫帐军的羽箭上刻着的是南。

一支来自上京的宫帐军配备的羽箭能说明什么问题?

耶律极猛地将手里的羽箭再次折断,狠狠的丢在地上。因为用力牵扯到了伤口,疼痛让他的面目变得更加的狰狞。耶律极不是没有被刺杀过,从他十一岁开始到现在,经历过最少九次刺杀,但每一次他都能逢凶化吉。惟独这一次,让他彻底的愤怒了,怒火烧乱了他的神智,也烧出了他的杀气。

他猛地的把桌案上的东西都横扫到了地上,酒杯,奏折,书信都掉落在地上,乱七八糟,正如他此时的心态。

一份奏折掉在地上翻开来,上面的日期是半个月之前的。这是一份从上京转过来的奏折,是汉国皇帝刘卓呈递给大辽皇帝耶律雄机的。远在西夏的耶律雄机收到了汉国使者带来的十架连发火箭,还有这样一份奏折。

奏折的大意是,因为北汉实在无力出兵,请求大辽皇帝陛下原谅。但汉国是大辽的属国,理应为大辽做出贡献。除了用于战场上的十架连发火箭之外,汉国皇帝刘卓愿意将大同府献给大辽国,作为军事据点牵制西夏。

这份奏折后面有耶律雄机的批示,送上京,幽州,给两位皇子传阅。

耶律极盯着那份奏折,眼睛逐渐变得血红。为什么要送到上京去?弟弟耶律德光现在还没有一个实质性的封爵,他凭什么比自己先看到这份奏折?父亲这样做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在高速我,他准备改立耶律德光为太子了吗!一个才十六岁的孩子,他有什么能力留守上京?他有什么资格先看到父亲批示的奏折?

父亲已经决定把大同府立为西京了,也就是大辽国第五个都城。西京战略位置十分的重要,将来必然会派重臣镇守,自己在南京这边镇守了多年,对汉人的了解远胜于其他人。西京将来必然会驻守重兵,而自己将是统帅南京和西京数十万兵马的不二人选。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偏偏有人跑出来刺杀自己,图谋的是什么?

耶律极越想越恨,可是思路却偏偏越来越清晰。

耶律德光一直想在外独领一军,但是父亲一直都以耶律德光年纪还小为借口推脱,现在那个家伙已经十六岁了,并且因为个人勇武,在军中颇有威望。若是跟父亲哀求的话,说不得西京留守的位置就是他的。但这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父亲必然会征求自己的意见。若是自己也愿意统领西京兵马的话,绝对轮不到耶律德光插手军务!

父亲对耶律德光一直想取代自己的的想法十分的清楚,自己作为长子,也是最出色的一个儿子,将来必然是要继承皇位的。而耶律德光野心太大,所以父亲一直压制着他,不让他涉及到军务。原本因为有父亲的关爱自己一直不曾将耶律德光看成对手,但这次父亲去了西夏后竟然让耶律德光留守上京!这就是一个信号,一个父亲要重用耶律德光的信号!

或许是自己太不争气了吧?

不!一定是那个家伙在父亲面前花言巧语骗取了信任!再加上北府宰相萧善臣一直就支持耶律德光,这次父亲亲征西夏,萧善臣就跟在父亲身边,天长日久父亲难免也会受到萧善臣的影响!自己这些年一直不在上京,大于越耶律莫哥是否还像之前那样支持自己吗?耶律德光在上京,对这位能影响父亲决策的大于越,难道就没有拉拢过?

越想,耶律极的后背越凉,一直凉到了心里。

若是萧善臣代表的后族,再加上大于越耶律莫哥代表的皇族都站在耶律德光那一边的话,自己还有几分继承皇位的胜算?

趁着父亲远在西夏,耶律德光为了得到西京留守的位置,派人来刺杀自己,然后耶律德光还能名正言顺的将南京留守的位置兼着,控制着数十万大军,上京那边再有人替他不断的说好话,皇位非他莫属!

耶律德光!你好狠的心,难道你心里没有一点兄弟的情分吗!

耶律极咬牙切齿的想,紧紧的狠狠的攥上了拳头。

好!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既然你想杀我,那我也不会让你活的安安稳稳,汉人不是有句话吗,我的好弟弟,来而不往非礼也!

刘凌大婚被刺的消息传出来之后,整个太原府都为之轰动了。老百姓们议论纷纷,都在推测着是谁这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