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 (第1/4页)

她无力的转身,强撑住才没有软到下去。

“臣告退,十日后臣就会领兵南下,太后还请保重身体,陛下……需要你。”

刘凌最终还是没有冷酷到底,最后这句话,已经宣告了他的失败。苏笺黎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的摆了摆手,然后就坐在窗边的椅子上呆呆的看着外面的太空。刘凌的背影逐渐消失在她的视线里,没人看到她的嘴唇轻轻的动了动。只有她自己能听见,她说,你也小心。

朝廷里的事交给卢森,候申,周延公这三个人来主持,刘凌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他本想重新启用裴浩这个人,并不是觉得裴浩有什么过人的才能,而是觉得自己应该给孝帝一个交代。但最终他还是没有这样做,这个时候,重新启用裴浩的话只能让朝局更加的混乱不堪。刘凌不是一个硬不下心肠的人,有些时候,他的心比石头还硬还冷。

将朝中的事安排了一下,当众宣布一切大事以军机处三位辅政大臣的合议后决断为准。朝中百官各司其职,不可懈怠。他规定若三位辅政大臣不能达成一致时,不可任免三品以上官员。如有缺失难以决断之事,快马将消息送到玉州由他本人决定。

十日后,刘凌率领神战营一万人马,修罗营三千骑兵,辎重营六千辅兵离开太原。年仅七岁的汉明帝刘立率领文武百官送出太原三十里方回,大军浩浩荡荡,直奔玉州。

而此时,在皇宫大内的深处,一身素衣的苏笺黎凭栏远望,有泪水滑落,无声无息。

“他终于还是变了,再也不是那个老九,再也不是……”

自言自语,伤神伤心。

她知道,纵然刘凌依然对大汉忠心不二,坚定的支持自己的儿子,但他的心里,恐怕仅仅只剩下了一份他固执的责任,再无亲情。

第二百四十八章 自信

大军开拔,速度并不快,很多人都觉得王爷这次出兵似乎有些反常。而且孝帝才下葬不到一个月刘凌就带兵出征,这显然也有些失礼。不过现在这个朝廷里,看刘凌不顺眼的有之,敢站出来指手画脚的则一个都没有。且不说刘凌头顶上那一连串的光环,就说现在主掌朝政的三位军机处大臣哪一个和刘凌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大家也都明白摄政王刘凌为什么会这样急匆匆的离开太原,这里,其实已经没有刘凌值得留恋的东西了。随着孝帝突兀的离世,刘凌曾经发誓要守护的那份亲情也已经荡然无存。不要说孝帝留下了血脉,不要说他是大汉的摄政王,刘凌其实并不在乎这些看似尊荣的东西。他要的,或许很简单很简单。

但现在不一样了,孝帝的离去带走了刘凌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信念,他还有什么值得守护的?如果有,或许也仅仅是一份自己的承诺罢了。

也有人说,刘凌如此急切的带兵离开其实是对朝廷的失望透顶。摄政王这次离开,或许就再也不会回来了。当初有孝帝压制着他,摄政王还有所顾忌。但现在明帝陛下还年幼,朝政由刘凌的人把持着,还有谁能对他掣肘?现在的刘凌手里有权有兵,带兵南下汇合抚远军去和大周开战,以大周现在糜烂的局势,以刘凌领兵作战的能力打出一片土地是毫无疑问的。

到时候手里有雄兵数万,有大块的土地,天高皇帝远,他还回来干嘛?刘凌是不想反了汉室,但打下大周的一片地域然后自立这也不算直接谋反吧?虽然这仅仅是一部分人的猜测,但他们心里其实并没有怪刘凌的意思。甚至很多人心里都在想,若是摄政王真的在大周的土地上登基为帝了,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毕竟……孝帝的所作所为已经把刘凌逼到了死地,若是换做其他人的话,或许已经反了十次八次了。

一万神战营士兵,三千修罗营骑兵,六千辎重营的辅兵,带着大量的装备辎重缓缓而行,第一天只走了五十里便安营扎寨。第二天走了六十里,第三天走了五十里,第四天大军到了当初刘凌以神战营一万人马击败欧阳专二十万叛军的竹马县,刘凌似乎心有所感,下令大军在竹马县休整一天,隔日再走。

花翎,赵二,王半斤,赵霸四个刘凌的老部下,跟在摄政王的身后,在刚来临的淡淡夜色中到了竹马县县城不远处的那座高坡上,这里就是当初神战营大发神威一举击溃欧阳专主力部队的地方。

时间相隔并不久,但每个人竟然都生出几分沧海桑田的错觉来。仔细想想,虽然年号改成了大统元年,但离着击败欧阳专的时候才不过两年多的时间罢了。之所以众人生出这种有些荒凉的错觉来,可能是因为大汉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吧。

“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