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 (第1/4页)

“不是看我,是看未来西北,甚至整个民国的利益走向。有些事,并非个人所能决定。”姜立说了句棱模两可的话。

“司令对于中央军意欲进入川中一事怎么看?”马占山问道。

“中央军得到了刘湘的支持,在川中拥有极大的自主,这点我暂时也干涉不了。不过西北在四川修筑的公路,铁路,还有开发的一些矿藏,必须在西北的控制之中,另外在川中的军队,也需要保持对于中央军的绝对优势。可不能咱们跟日本人打,后面被中央军挖了墙角。”

姜立冷然一笑,无论如何,姜立绝对不会允许武汉中央在会战失败之后再将中央遁入四川,是以才安排心腹干将江文浩坐镇川北,并且在川北,川中相继修了十几个中型机场。想必蒋委员长也不愿意时候在西北军的俯视下过活。

“有司令这句话,咱们就放心了,无论如何,这次也要让武汉中央跟日军死耗一段时间,就算撤,也要让武汉中央撤往湘北。甚至桂黔。”

杨虎城与马占山相视一笑,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于日军柿子拣软的捏这种态度,西北还是有些暗爽的。同时中央政府此时能调动的兵力仍然在西北军之上,压榨一下中央军的潜力,在这场会战中大肆消耗,也符合西北的未来利益。

。。。。。。。。。。。。。。

发动机的声音军营前发着沉重的轰鸣声。几种体形不同的坦克在军营前用并不太高的速度前进着。

“轰。。。。。。”坦克炮相继开火,不过由于准头有限,试了几次后,才命中目标距离内的钢板。

“从目前测试的数据来看,97式坦克搭载的57mm坦克炮威力是最大的,在三百米左右拥有击穿支那军战斧式坦克的能力。”负责技术方面的官员向杉山元,还有近卫文磨两位大佬介绍道。

“九七式坦克战斗全重为15吨,最大行程为210公里,搭载车组成员为4人。另外研究所对九五式重战车,四式重战车也做过反复的测试,同样也要加装了57mm口径的坦克炮之后,才有与支那军战斧坦克初步的对抗能力。而且九五五重战车,四式重战车战斗全重已经超过了三十吨,由于吨位的上升,防御力上升了相当的一部分。不过消耗的钢铁同样是九七式中型坦克的一倍。另外在生产速度,成本上也大为提高。”

“另外消耗的燃油恐怕至少也是九七式坦克的一倍。”近卫文磨皱着眉头道。

“准确的来说,油耗量是九七式坦克的一倍还多。”技师纠正道。

“既然相比之下,九七式中型坦克有这么多优点,而且有足够的能力击破支那军的战斧式坦克,那么眼下便以生产九七式坦克为主,至于四式与九五式重战车,继续保持研究,暂时不予以批量生产。对于帝国的军人来说,也当以进攻第一,在进攻中击溃敌军,至于防御上的事,只要能击破支那军的装甲部队,相信帝国的勇士们是会克服这些困难的。”

虽然此时由于与民国的全面战争,日军大本营不得不暂时以陆军为主。战争的消耗已经大量挤占了原本应该偏向海军的军费。但发展海军是日军立国以来的国策。哪怕现在因为局势的原因,但这也只是一时的,而作为海军最为重要的燃料,近卫文磨自然希望多腾一点出来。以备以后的不时之需。

“暂时便以九七式坦克为主吧。不过坦克搭载的火炮必须进行一定的改进,增强火炮的威力刻不容缓。现在仅仅能在三百米左右威胁支那军坦克,还远远不够,必须将这个距离提高到五百米,甚至八百米。”

杉山元此时也点头道,毕竟在他们这些上层的眼里,坦克兵也是兵,只要能取得胜利,死伤一些也算不得什么。而且四式,九五式战车的大油耗,对于大本营高层而言,是十分敏感的。毕竟此时日军的油料基本上依赖进口。而战略储备只有一年多的使用量。而同时,他比起近卫文磨要更加了解战斧坦克的可怕之处,九七式除了其驾驶性能外,比起九五式坦克最突出的是采用了57mm坦克炮,使得攻击能力上升了一大截。不过相比起战斧坦克的龟壳,57mm短管坦克炮仍然有些不足,至少比起此时西北加装的长管47mm炮威力并不显得更大。

而相比起九五式轻型坦克,九七式也只是将装甲厚度提高到了25毫米。比起日军的心腹大患战斧式坦克,仍然还有些不够,九七式仍然要靠近战斧相当的距离内才能对战斧的正面装甲造成威胁。而日军越过这段距离的时间,已经够西北军的坦克打上几炮了。为了省油,还有产量让道,防御可以稍低,但攻击,却是有着一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