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 (第1/4页)

事实上此时南京在淞沪一带已经渐落下风,明眼人都已经看出来淞沪是要守不住了,只是包括蒋委员长在内,仍然有不少人将希望寄托在列强的插手上。而姜立在华北投入了西北军的精锐力量之后,打得出彩了一点,导致原本应该出现在华北战场的日军坦克比起原来多了三分之一,而相应的,调到淞沪战区的日军坦克就降低了不少,好几十辆坦克堆在一起的阵容,不是一般的阵仗能抗得住的。不止坦克,就连原本应该派往淞沪战区的飞机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减少。

日军的预备役虽然相对完善,但在七七事变之前,毕竟只有17个常设师团,在东北还要留至少3到4个师团,预防苏联潜在的威胁。而此时出现在华北的日军序列中就有8个师团的番号,在分兵几路的情况下,仍未占到绝对优势,在上海那边,日军也陆续增兵出现的番号也多达5个,日军好歹还要留一些兵力在本土,台湾,朝鲜。同时在淞沪,华北出现的伤亡也需要不断填补进来大量的兵力。

华北这边吸住的日军越多,淞沪那边的压力自然也就会小一些。所以蒋委员长那边此时虽然穷于应付,却也并未像历史上那般狼狈。也就怪不得蒋委员长会觉得内部的一些勾心斗角会没什么。不过姜立可不是好好先生,蒋委员长认识不到,他就要帮他认识此时与其把心思花在西北身上,不如多想想如何在日军的步步进逼下自保。也许只有真等到南京失陷后才能意识事情的严重性。

姜立对于蒋委员长是否能守住南京不抱什么希望,但武汉却不能轻易丢失,也正因为如此,一直到现在,姜立也仍未抽调驻扎在川北的五个西北师。为的便是要保持对川中的威慑力,让蒋知道退到四川一带可不是什么好主意,从后方迫使蒋死守武汉,保证平汉路南段的安全。蒋委员长肯定不愿意自己所在的地区时记得被西北威胁到,同样,退到西南也不是一个什么好的选择。毕竟西南的交通太过落后,一旦退到西南,看上去多少有点蜕化成地方军阀的意味在里面。想必这也是蒋不愿意接受的。

所谓手里有枪,心里不慌,加上川北那边,姜立能随时调动的嫡系部队仍然高达二十几万,这还是未算上那些动员补充兵的基础上。不过以此时西北的能力,保障河南,山西,绥远三个方向的后勤已经极为吃力,甘肃的情况还稍好一点,陕西与河南的交通基础仍然不好,姜立可不想走南京那条光增加兵力,却不提高技术含量的老路,用士兵的性命去堆不是办法,也是不持久的,而抗战刚好是个持久漫长的过程。

442章 大雨

哗哗哗。。。。。

大队的士兵双脚踩在积水里,一脚深一脚浅地在泥泞的路上前行。雨水将身上淋了个湿透,但这样的天气却让所有的士兵感到欣喜,因为这样的天气意味着日军的飞机不会再出现在他们的头上,意味着日军的火炮准头也将大打折扣。不时有人因为急着赶路,滑倒在地面,但变成了泥人的士兵马上又会爬起来。有的因为军用胶芏太滑,湿糊糊的踩在地上不舒服,干脆将鞋子脱了下来。路上每走一段都能看到在雨中趴窝,陷在泥泞地面的军用卡车,在一些百姓自发的帮忙下,搂着稻草,木板垫在车轮子下的泥水坑里,帮助卡车开出这个鬼地方。

“上面动动嘴皮子,下面跑烂脚丫子,还真是,这鬼天气,雨就不能下小点吗?”一个士兵将淤进泥土的鞋子给扯出来带出一串泥水。

“小声点,他娘的,前面。”旁边的战友低声提醒着。

“师座!”前面的士兵已经纷纷行礼。

“免了,免了,该赶路的赶路。”刘震东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虽然他的军靴筒子深,但在这种路面也着实不好走,一脚下去再提起来,鞋子都像是要掉在里面一样。

“耀光兄,就此别过,我的侧翼可是交给你了。”刘震东将身上的雨衣拉正了一点道。

“预祝守义兄旗开得胜!侧翼交给我便是了。”金奎璧向刘震东拱手道。

“你办事我放心,走了,再不走,后面军座一封接一封电报来催,不把这几千鬼子超度,回去恐怕也要被军座超度,出来前我可是立了军令状的。”刘震东一挥手大步朝前走去,不用警卫员的帮扶,便麻利的跨上了马。

看着警卫员拉着截刘震东的马在雨中渐行渐远,金奎璧想到之前刘占雄对他说过的话心里颇为感慨。按理说刘震东也是西北主力师的师长之一,刘占雄却是个外来户的军长,同样可以做到军令如山,同为东北军中的将领。金奎璧也经常联系吴克仁那边,同样那边的李春润也没有违抗过吴克仁的军令,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