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1/4页)

笮巍!�

白崇禧的大军已占领大别山的所有县城和重要村寨;但始终没有追上刘邓部主力;于是对这一带采取了更为严厉的封锁策略。刘邓部长期处在敌人的追击中;官兵日日都在辗转跑路;得不到休整和补充;战斗力与供给都面临巨大考验。

中央军委要求刘邓大军从大别山区转移出来。

此时;在全国战场上;共产党军队已转入全面反攻。——“现在南线最要紧的战场是大别山;该区是否能站住脚的问题;尚未解决。”毛泽东认为;战争发展到这一阶段;不打大的歼灭战;是不能解决中原问题的;而要打大的歼灭战;就必须刘邓、陈粟、陈谢三军协力。

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四日;邓小平率前方指挥部北渡淮河;在安徽临泉县南部的韦寨与刘伯承率领的后方指挥部会合。四月初;他们开始一路向西;至五月下旬;移动到河南中部的宝丰县境内。与此同时;二月二十八日;陈再道率第二纵到达河南新蔡以南的谢家集;三月二十七日;陈锡联的第三纵队九旅和王近山的第六纵队渡过淮河达到安徽阜南一带;二十八日;第三纵队司令部和第七、第八旅进至安徽西北部与河南交界处的双碑湖地域。至此;刘邓大军主力全部转出大别山区。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一举突入国民党统治区纵深;使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他们拖着国民党军辗转作战行军;部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九四七年八月;大军南渡黄河时;全军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纵队;总兵力十二万四千余人。七个月后;一九四八年三月;总兵力仅剩五万八千六百人。

刘邓部主力顺利转出大别山;令蒋介石十分恼怒;他认为几十万部队追击合围;即使不把刘邓部全歼;至少关在大别山里饿死冻死是可以做到的。蒋介石立即命令胡琏兵团(即整编第十八军)一部自漯河向东压缩;对分遣休整中的刘邓部主力进行袭扰;同时命令张轸兵团配属整编四十八师进驻豫东南的固始、潢川一线;控制淮河;切断刘邓部主力与大别山区的联系。

为了掩护刘邓部休整;中央军委命令华东野战军陈士榘、唐亮的部队以及陈赓、谢富治的部队采取行动:“目前两星期内你们的任务是钳制十一师及其他平汉郑(郑州)信(信阳)段之敌;使其不能威胁刘邓主力在沙、淮间集结及补上新兵。”

陈士榘、唐亮、陈赓、谢富治提出攻打洛阳。

国共双方都知道这座城市对中原战局的影响。对于共产党军队来讲;夺取了洛阳;就意味着在国民党军中原战线上撕开了缺口;从而切断国民党军中原与西北两个战场间的联系。同时;还能把中原解放区与山西解放区连在一起;使中原战场有更为广阔和深远的后方依托。而对于国民党军来讲;洛阳是连接郑州与西安的枢纽;枢纽一旦失去;中原和西北两个战场都将陷于孤立;两个战场如需相互增援就要绕行秦岭;如此一来不但中原被动;西北也将陷入危境。

青年军二〇六师;洛阳国民党守军主力;配属有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部的榴弹炮连、战防炮连、野战炮连和重迫击炮连;加上地方武装;总兵力约两万余人;总指挥为青年军二〇六师师长邱行湘。所谓“青年军”;是蒋经国根据蒋介石“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在抗日战争期间动员知识青年参军组建的几个师。蒋经国组建青年军的目的;一方面是国民党军扩军的需要;一方面是要与共产党争夺中国青年;因为当时许多中国青年纷纷跑到延安去了。蒋氏父子试图把青年军办成培训干部的学校;青年军各师师长均由蒋介石亲自挑选。二〇六师是内战爆发后在洛阳新组建的;官兵大部分是从中原各城市招来的青年学生;嫡系将领邱行湘被蒋介石任命为师长。邱行湘;黄埔第五期毕业生;曾给参谋总长陈诚当了十九年副官;率部驻守洛阳前是第九十四军五师师长;在国民党军中以作战凶悍著称。当时;二〇六师只有三个团;邱行湘到任后;从郑州、开封、许昌等地又招了三千多名青年学生;将部队扩充为六个团。他效仿共产党军队的做法;在全师上下进行连队评比以励斗志;还办了本名为《革命青年》的师刊。

蒋介石用专机将邱行湘接到南京谈话;着重强调了“军事的成败;关系党国的安危。如果打不败共产党;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当听邱行湘说洛阳没有警备司令部时;蒋介石当即写了张字条加封邱行湘为“洛阳警备司令”。蒋经国也在南京亲自宴请了邱行湘;并表示“装备方面;你可以与愚兄我经常联系”。返回洛阳时;邱行湘说他准备为党国“鞠躬尽瘁;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