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集的子弹;增援部队呐喊着钻出了青纱帐。程远茂带领的一排最后只活下来七个人;而在他们周围敌人的尸体有一百多具。

黄昏将至;侯镜如又一次召集了军长、师长参加的军事会议。各师师长纷纷叫苦:共军的炮火太猛;“这是在华北战场没有遇到过的”;这样打下去等于白白送死。罗奇一下子严厉起来:“开会前接到总统来电;现在锦州战事非常激烈;要侯司令官坚决执行命令。这一战关系到党国安危;我代表总统来督战;如有奉行命令不力者;将报请严办!”各位师长不敢再叫苦;于是把矛头转向空军和海军;说空军和海军向来不听陆军的;飞机助战不力;海军的舰炮也没有起到作用。——听说军舰大炮的口径大得吓人;一发炮弹就足以让半个塔山飞上天;可是共军的工事怎么还是那样结实?

十三日;国民党军伤亡一千二百四十五人;四纵伤亡一千零四十八人。

东北野战军对锦州的总攻就要开始了。

在距离锦州仅四十公里的塔山;国民党军增援部队没能像锦州前进一步。

令国民党军难堪的是;塔山之战打了三天;战场情报十分清楚;当面阻击部队只有一个纵队;前沿阻击兵力最多只有四个团;在阻击地根本无险可守的情形下;看似唾手可得的塔山;怎么四个军轮番攻击;在付出惨重伤亡之后;就是无法逾越呢?

十四日凌晨;九十五师再次出动两个营对三十四团坚守的前沿阵地实施偷袭;短兵相接后;国民党军占领了塔山桥头堡阵地。三十四团立即反击;双方在昏暗的黎明前夕开始了殊死搏战。天亮了;罗奇获悉偷袭成功;命令第八师开始集团冲锋。四纵的增援兵力即刻到达桥头堡阵地;九十五师顶不住退了下来。师长朱致一请求二十一师上来支援;但是侯镜如接到报告说;九十五师并没有占领塔山前沿;他怕自己的部队上去白送死;命令二十一师原地不动;转由一五一师和一五七师向塔山右翼发动攻击。但是;无论哪支部队;就是无法突破;战场伤亡不断增加。

坚守塔山的解放军官兵;从他们进入阵地的那一刻起;谁都没准备活着下来。三十团五连三排战士刘殿臣;决心在战斗中考验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在向塔山桥头堡反击时;他的头部和右臂负伤。当地人再次发动攻击时;他从昏迷中醒来;端着机枪又冲了上去;再次负伤倒地。战友们喊着他的名字;希望他再次醒来。果然;他跌跌撞撞地站起来了;接着就开始追击敌人;一颗炮弹炸迎面飞来;爆炸声响过之后;刘殿臣的身体几乎破碎;他用最后的力气对战友们说:“为我报仇!为我报仇!”三十六团宣传队二组组长周殿信负责从阵地上抢运烈士的遗体。漆黑的夜晚;他在战场上爬行搜寻;由于双方官兵的尸体混在一起;他先分别军装的颜色;战友的军装是浅黄色;国民党军的军装是深黄色;分辨不清;就寻找棉衣内左胸处的胸标;战友的胸标上都写有名字和单位;如果连胸标都没有了;就摸帽子;战友的帽子与国民党军的帽子的区别是没有透气孔。确定之后;周殿信就把烈士的遗体放在自己身上开始往回爬。整整一夜;他不知爬了多少个来回;衣服磨破了;浑身是烈士的血。在塔山之战的六天中;他共背回了两百六十七具烈士的遗体。

一九四九年年底;在中国战场采访的苏联著名作家康·西蒙诺夫在广西桂林附近对第四野战军一个名叫卜凤刚的副班长产生了兴趣:“他是一个矮小结实、有着一张看来很是健康的宽阔圆脸的农村青年。”卜凤刚是塔山战役的幸存者之一;塔山战役是卜凤刚入伍之后参加的第一次战斗;他没想到他会因此成为闻名全军的战斗英雄。战斗开始前;他所在的班有一名战士参加了纵队召开的士兵代表大会;战士回来对全班战友说:“只要守住塔山;就可以保证兄弟部队拿下锦州;国民党反动派再也回不到咱东北来了。”这句话给只有十七岁的卜凤刚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丹东人;父亲是雇农;母亲曾是地主家的佣人;送他参军的时候;父亲对他说:“你是长子;但你不要顾家;说什么也要把共产党分给咱的地给保住。”卜凤刚不识字;让战友帮忙写了个决心书;并在上面按了自己的手印;表示在战斗中坚决做到以下五点:一;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二;如果食物不够;就让同志们先吃;三;死守阵地;如有同志负伤;将他背下火线后;再回到阵地上去;四;进攻在前;退却在后;五;为父母报仇。战斗开始后;排长带领他们班坚守一座地堡。第一天;排长的腿就被炸断了;第二天;班长胸部受伤;第三天;全班伤亡很大。最后;当敌人再次冲上来的时候;地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