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1/4页)

!�

即将在这里突围的;是国民党军的五个军;全部的美式装备;拥有飞机、大炮和坦克;他们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必然要拼个鱼死网破。而十纵除了轻武器和手榴弹之外;刚组建的三个山炮营并没有多少炮弹;加上配属过来的一纵三师和内蒙古骑兵一师;兵力还不到敌人的五分之一;且在这片丘陵中间;防御正面宽达二十五公里;情报显示;敌人的先头部队已进至距黑山六十公里的芳山镇;十纵官兵赶到阻击阵地后已没有多少时间构筑工事;这时候的东北天寒地冻;由于后勤补给线受到廖耀湘兵团的威胁;官兵们的棉衣还没运到。——十纵指挥员们感到压力巨大。

“要想打好这一仗;不咬咬牙是不行的。”梁兴初说;“现在;林、罗首长看着我们;各兄弟部队更在看着我们。打好了;不仅是标志着东北的全部解放;更重要的是蒋介石又一个‘十万主力军’被我们从他的军簿上一笔勾销;打坏了;十万大敌就将逃入关内;这对我们的整个解放战争又将意味着什么呢?那只能说;我们对人民犯下了滔天大罪!大家看;我们现在就站在这样严重的任务面前;我们对待自己;难道还能有其他第二个要求吗?没有了;要求只能是一个;那就是:只准打好;不准打坏!”政委周赤萍接着说:“在十万大敌面前;我们是处于劣势;但从整个战役来看;我们却处于优势。要我们十纵一口吃掉敌人;当然是不可能的。然而;我们却能够咬住他们;狠狠地咬住他们;只要我们一口咬住不放;引来的必然是无数把钢刀锐箭;将敌人剁成血泥肉酱!这样;即使我们被扯掉了几颗牙齿;有什么值得吝惜;即使有些伤痛;有什么不能忍受!”

十纵指挥员会议结束时;已经是午夜;部队立即向指定地域开进。官兵们并不清楚他们将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战斗;只知道这时候让十纵上去必有名堂;因为十纵在开原休整六个月以后;至今还没轮上他们打像样的大仗。由于身上还是单衣;官兵们都裹着毯子;因此他们戏称十纵是气死西北风的“毯子队”。夜行三十公里;接近了黑山;天色发白;官兵们看见黑山城外人声鼎沸;原来政治部和后勤部的同志们提前赶到;向当地的百姓们提出了帮助的请求。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大娘;举着一件破棉袄;希望能披在哪个战士的身上;大娘的儿子被国民党军拉去当差已经死了;此刻她举着的这件破棉袄就是她儿子平时穿的。梁兴初望着这个在黎明前刺骨的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老人;心中一阵酸楚。

清晨七时;十纵各部队进入阵地。

部署完毕;各部队开始紧急修筑工事。

黑山一带;山不是黑色的;在清晨的光线下一片苍白。阵地上没有树木;连草都很少;尤其是城东的一〇一高地;全部由灰白色的岩石构成;根本无法挖掘工事和掩体。黑山附近的百姓扛着自家的门板、木料和麻袋倾家出动;老人们不断安慰着手忙脚乱的官兵们:“孩子;别慌;天塌下来我们替你们顶一半!”年轻人跑到铁路上拆铁轨、挖枕木;高声喊着号子往阵地上扛。很快;阵地上就修起了堑壕、射击掩体、指挥所、观察所和救护所等;每个火力点都铺设了一层钢轨、数层木板和一米厚的泥土;大虎山阵地前还挖出一条防坦克壕。一〇一高地由于岩石坚硬;修筑工事的进度很慢;官兵们与百姓商量之后;决定在石头上垒出工事来。往高地上运土的百姓排成长龙;老人和孩子们用簸箕一点点地往上端;妇女们把自家的粮食口袋拿来装土;一夜之间;军民们生生地在一座石山上又堆起了一座山。这座由泥土堆积起来的工事;虽然并不那么坚固;但是在十纵官兵心中;这是一座最坚固的堡垒;他们吸着老乡递过来的旱烟袋开始擦枪。

就在十纵构筑阻击阵地的时候;廖耀湘命令第四十九军主力和骑兵第三旅向黑山地区接近;国民党军立即遭到独立第二师的阻击。战斗进行了一天;虽然廖耀湘的炮火猛烈;第四十九军还是没能向前迈进一步。二十二日;廖耀湘命令新三军十四师继续向黑山攻击前进;十四师再次与独立第二师发生激战;仗打到天黑;依旧没有任何成效。独立第二师完成阻击任务后;撤出了阵地。下午;廖耀湘改命新一军军长潘裕昆为总指挥;要求他二十三日必须占领黑山。

二十三日;潘裕昆下达的作战命令是:拂晓;新一军向黑山正面阵地发起攻击;第七十一军侧击黑山的左翼;二〇七师侧击黑山的右翼;骑兵团威胁共军的后方交通线;步兵事先利用夜晚接近攻击出发地;炮兵主力迅速占领射击阵地;拂晓前一小时进行炮火准备;炮弹使用量为五个基数。

但是;新一军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