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 (第1/4页)

以南的宿迁、睢宁一带;为的是堵截徐州之敌南逃。现在;粟裕决定使用苏北兵团;命令他们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到潘塘;侧击邱清泉东援部队的后路;并威胁徐州机场;用攻其必救的战法;迫使邱清泉、李弥两兵团因西顾徐州而不敢全力东进。

十一月十六日凌晨三点;在漆黑的夜色中;两支对向开进的队伍在潘塘东南张集附近突然撞到了一起。天亮之后;毫无准备的双方将领都大吃一惊:在以潘塘为中心的五公里范围内;交战双方的部队已经交错地纠缠在了一起;谁都不清楚对方从哪里赶来;究竟有多少兵力。国民党军第七十四军军长邱维达接到的侦察报告;说当面出现了共军五个纵队的番号;其中一支部队距军指挥部仅三里;而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滕海清也吃惊地发现;国民党军的一支大部队与他的指挥部仅隔着一条水沟。

二纵没有迟疑;立即展开部队实施攻击。

第七十四军退守潘塘镇;并与旁边的第十二军一一二师于一凡师长取得了联系。

潘塘镇战斗随即打响。

潘塘镇战斗的猝然发生;令粟裕和杜聿明都感到庆幸。粟裕的本意;是派部队侧击敌人的侧翼;并威胁徐州机场;以造成敌增援部队的混乱。没想到恰恰截住了偷袭华东野战军阻援部队的第七十四军;如果让第七十四军从侧翼插进去;在碾庄圩以西的阻击部队将会受到极大威胁。而一旦阻击线被扯开;黄百韬兵团很可能冲出包围圈。杜聿明的本意;是想用侧击的方式打通增援黄百韬的路线;但极其凑巧地阻击了粟裕侧击救援部队和袭击徐州机场的行动。如果机场再被袭击或者占领;不但邱清泉和李弥的东进兵团后路将断;徐州与南京的空中通道也将被截断。

庆幸之余;潘塘遭遇战还是让杜聿明和邱清泉都吓出了一身冷汗。他们都知道第七十四军战斗力很差;根本无法抵抗住解放军任何一支部队的攻击;而附近的第十二军一一二师是东北军的老部队;政治上很不可靠;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他们投靠了共产党;徐州的后方就更加危险了——据一一二师师长于一凡的回忆;他们当时真有起义的想法。于是;杜聿明亲自指挥;国民党军开始向潘塘地区火速增援。

二纵司令员滕海清提出的口号是:“越坚决;越大胆;就越能胜利。”二纵的潘塘之战打得坚决果断。在敌人组织起猛烈反击的时候;各部队的前沿都出现了激战;作战双方的伤亡都很大。曾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的六连副连长龙加夫在战斗中阵亡。这是一个具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基层指挥员;曾编写过一本《龙加夫打子母堡手册》;成为当时全军的军事教材。部队遭到敌人反击的时候;龙加夫带领六连冲了上去。上去之前;他把几枚银元交给指导员算是交了党费;然后把上衣脱下来叫指导员设法转交给他的母亲。冲击的路上;龙加夫被数粒子弹穿透胸膛;负伤倒下后他又重新站起来;抱着一束手榴弹跌跌撞撞地扑向敌群。六师十六团三营长鲁锐也阵亡了。鲁营长皮肤白皙;身材高大;梳着分头;英俊潇洒;八年前他穿着学生长衫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他当政工干部时学识丰厚;威信极高;当军事干部时作战勇猛;身先士卒;为此他荣立过一等功。鲁营长牺牲后;棉上衣已被鲜血浸透;但脸还是很那么白净。三营官兵发现;营长的所有财产都在他军上衣的两只口袋里;右边的口袋里是一支小烟袋和一个烟荷包;左边口袋里是他用硬纸做的一副扑克牌;上面的红桃、方块、黑桃和梅花图案都是他用红薯刻成的字模印制的。与扑克在一起的还有一张小纸片;上面写满了字;最后的几行字是:“我是淮海人;在这次伟大的淮海战役中;我要率部队打先锋;不惜贡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解放战争(Ⅱ)字数:3356 字号:大 中 小 由于国民党军增援部队大量到达;粟裕命令苏北兵团撤出潘塘战场。

第七十四军不但没有被歼灭;而且潘塘方向的解放军撤了;这令邱清泉大喜过望;于是通电告捷;说他的第二兵团猛烈反击;歼灭当面共军大部。徐州“剿总”当即开始渲染“潘塘大捷”;锣鼓声一时间响彻徐州的大街小巷。“大捷”惊动了国防部;南京派出携带大量现金的战地慰问团赶赴徐州。慰问团阵容浩大;由国防部新闻局长邓文仪亲自率领;成员有参政员、立法委员、新闻记者、上海工商界名人、美国军事顾问团新闻处成员等三十多人;到达之后无论官兵每人一律大洋两块。出乎邱清泉意料的是;慰问团提出要到战场现地参观;邱清泉只好不断描述战场如何危险;这才把事情搪塞过去。但是;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