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 (第1/4页)

解放战争(Ⅱ)字数:3569 字号:大 中 小 淮海大平原又一个寒冷的黎明来临了。

以陈官庄为中心;在杜聿明集团最后龟缩的几座村落的四周;华东野战军官兵决心要把他们脚下的土地挖个底朝天;无数条战壕向着国民党守军最后的阵地前沿一寸寸地接近。在凛冽的寒风中挖掘了整整一夜的官兵知道;战壕距离敌人的前沿越近越好;那样等冲锋号响起来的时候;他们就会从战壕里一跃而起;端着汤姆枪瞬间冲到敌人面前——那个敌人最好就是杜聿明!

勇敢地向前进

淮海大战的最后时刻到来了。

从徐州南撤的国民党军杜聿明集团;被华东野战军包围在陈官庄附近地域;至今已经一个月有余。

一九四九年一月六日;当炮声再次从陈官庄战场轰然而起时;攻守双方的官兵都知道;这是这块已经尸横遍野的大平原上的最后的一搏。

在狭窄的包围圈四周;华东野战军各突击集团火炮狂吼。东面;李弥兵团已经崩溃;各军官兵疯狂西逃;潮水般涌进邱清泉兵团的防御阵地;然后越过这些已经残破的阵地继续向西溃败。邱清泉兵团各部队已经混乱;各个村落据点之间被华东野战军穿插分割;兵团部的指挥系统已经失灵。

九日上午;国民党军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亲自飞到陈官庄上空指挥轰炸;企图为西逃的杜聿明的部队炸开一条通道;但是轰炸似乎没有起到作用——“车辆部队大白天向陈庄、刘集地区运动;解放军从而发现了国民党军突围的方向;对于东、南、北各方的攻击更加猛烈。”

杜聿明意识到陈官庄危在旦夕;决定离开这个被困了一个多月的村庄。

与他同行的是邱清泉;两人准备去第五军军部。

第五军军部所在地陈庄;虽距陈官庄不足两里地;但是;需要穿过两个村庄之间的临时飞机场。走出陈官庄后;暴露在旷野中的杜聿明立即感受到死亡的气息。到处是尸体和伤员;临时机场上;用降落伞搭建的各色帐篷大多已经破碎;在寒风和爆炸的热浪中疯狂地舞动着;大地由此显出神经质般的动荡不安。炮弹不停地向临时机场倾泻;尸体的残肢和泥土混合在一起飞溅。没有听见那些伤兵、溃兵和从徐州撤出来的非军事人员的呼喊;只是当杜聿明跌跌撞撞地踩上一堆软绵绵的东西之后;脚下才发出一片呻吟声——旷野上;几乎所有的人都缩在土坑里;身上盖着枯草和泥土。

华东野战军十纵二十八团占领青龙集之后;该纵二十九师越过青龙集直插陆菜园;八十七团在八十五团一营的配合下;将国民党军第七十二军包围。十纵与这支国民党军有过多次交手的经历:一九四七年四月泰安战役中;十纵会同三纵一部全歼整编七十二师师部和两个旅;俘虏中将师长杨文瑔以下官兵共一万五千多人。泰安战役后;国民党军重新组建整编七十二师;整编第十师副师长余锦源出任师长。一九四八年六月睢杞战役中;整编七十二师再次被华东野战军包围;最后时刻余锦源曾准备投降;因包围他的华野主力转移才免遭被歼。同年八月;整编七十二师被扩编为第七十二军;余锦源升任军长。此时;余锦源指挥部队利用一片老坟地起伏的地形作最后顽抗。在政治喊话无效的情况下;十纵发起了猛烈攻击。地堡相继炸毁;前沿阵地守军立即溃退;余锦源率领军部逃到距陈官庄不远的胡庄。十纵二十九师八十七团紧追不舍;与兄弟部队一起又将胡庄包围。数十门大炮被推上来;炮兵做好了轰击准备;八十七团官兵再次喊话:“你们被包围了!快放下武器!不然我们就开炮了!”

第七十二军的副军长谭心急忙召集三十四师师长陈渔浦和二三三师师长徐华商量如何是好。商量的结果是:派二三三师特务连长杨法治带领两名通信兵打着白旗、拉着电话线到当面解放军的阵地上要求谈判。解放军认为一名连长不够资格;谭心改派二三三师参谋长余勋闳出面。于是;十纵二十九师八十七团政治委员宫愚公、副团长雷英夫和余勋闳在双方警戒线上开始了谈判。

第七十二军一二二师师长熊顺义被余锦源叫到军部。熊顺义发现军部里的气氛有点不对头;便拉住副军长谭心问个究竟;谭心说:“这个仗打不下去了。杜、邱、李三人现在拿不出主张;他们准备各自逃命;不管部队了。我们不能作无谓的牺牲;与共军联系;大家不打了;都是中国人;自己拼什么?共军已经答应;只要我们不打;保证我官兵生命安全。”谭心问熊顺义是否同意;熊顺义立即表示:“事已到此;大势所趋;当然大家跟着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