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部分 (第1/4页)

被困在迪斯布尔的英国元帅亚历山大伯爵可是惊恐万状。因为得到熊海的批准,对于吴天宝的那套手段十分熟悉的这三个军长对手下的命令就是对英印军队绝不手软,让他们胆寒一辈子。这下好了,战场上连俘虏都看不见了,欧洲方面的士兵哪里见过这样的战斗,军心斗志直接跑到了天外。这不是在本土作战,保卫家乡,这是为殖民地作战,战斗的激情也不可同日而语。同时南疆的宣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英国殖民统治并不得人心,南疆的恩威并施让印度这个没有脊椎骨的民族立即觉得南疆比英国还不好惹。再说了英国人也保护不了他们,什么大英帝国的皇家军队,在南疆玫瑰军面前就是垃圾一堆,开战到现在就没有胜利过一个地方。

玫瑰军的进攻就像是回到自己家的后花园,轻松之极。面对这样的军队,玫瑰军都有些怀疑号称世界最强的德国陆军又能强到哪去?这样引发的结果就是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印度士兵逃跑,亚历山大元帅不但要应付进攻的玫瑰军,还要看着那些动摇的印度军。

根据消息传闻,在印度西部已经成立了印度国家社会党的政府,正在驱逐英国在印度的总督。

亚历山大已经明白,南疆的双管齐下,让英国彻底的失去了印度这块殖民地。如果失去印度,英国将完全退出亚洲,他立即电报发往国内陈诉了现在的情况,利用现在英国还没有全面失败,赶快和南疆谈判,等到彻底失败的时候和南疆连谈的资格都没有了。

接到了亚历山大的电报,邱吉尔什么都明白了。英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已经彻底的失去了世界强国的地位,现在必须放低姿态,寻求世界范围内的合作,而不是对抗。亚洲崛起是必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让西方迅速崛起,看来二战赋予了亚洲崛起的机会。有绝对的政治才能,又是一个熟练的政治家,邱吉尔是不会不知道这个形势的。

美国和南疆的对抗把英国捆上,当初邱吉尔想的是南美争斗,他能在当中得到好处。毕竟美国争夺的是亚洲主导权,美国胜利,作为他的盟友,英国也必然沾光。可是美国在海上第一战就失利,第8舰队全军覆没,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南疆海空军的实力已经超过美国,这是南疆的近海防御作战,只要南疆不进攻美洲大陆,美国远洋作战没有取胜的机会。

老谋深算的邱吉尔也留了后手,并没有动用英国皇家海军和空军参战,只是在印度组成了远征军和印度军,也一直按兵不动,想看看南美海战的结果再说。有好处上,没有好处就停止行动,避免卷入战争。英国的表现让加入联合国的大多数国家也都持观望态度。

这些表现也促使杜鲁门总统急于和南疆来一场战斗,坚定盟国对美国的信心。这样急迫的心情让美国发动了试探军事行动。可是耿仲明和刘孝基也是抱着和美国倾力来一场大战,击败美国,打消世界上那些妄图拴便宜的国家,达到震慑世界的目的。因为南疆的经济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绝对经不起长期的战争,必须尽快结束所有的纷争,恢复国内的经济。为了达到一战解决所有问题的目的,南疆不可能再来一次战争解决中印问题,中英问题。这一次杀鸡儆猴的行动就要快,要狠,争取一次达到目的。在英国认为很聪明的情况下,南疆玫瑰军发动了对印度的进攻。

蓝玫瑰曾经告诫耿仲明和刘孝基,其它民族也是民族,印度也是古老的文明国家,是不能被完全消灭的。不要想吞并他们,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暂时压制住,一但有外来力量还是会起来的。最好的办法是政治和经济控制,武力震摄达到想要的效果。因此南疆一面在印度用血腥的手段,吓破印度人的胆子,一面又鼓吹支持印度的民主独立。

这样的军事政治双管齐下,果然见效,印度最大的党派已经开始行动,在德里地区不断的组织民众要求驱逐英国总督。成立印度自己的政府和南疆进行谈判,解决两国的冲突。并表示印度并不想和南疆打仗。这样的变化让邱吉尔不得不考虑亚历山大元帅发回来的电报。

就在邱吉尔和内阁在紧急商量面见女王的时候,在中国南海到菲律宾海上,最大的海战爆发。这一次南疆方面是两艘重型航母,三艘轻型航母、巡洋舰和驱逐舰、护卫舰、大小舰艇七十艘,美国方面是第5、第7舰队重型航母两艘。轻型两艘、战列舰、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大小舰艇一百一十艘,在菲律宾集中了美国太平洋陆军航空队,菲律宾空军、澳大利亚空军、新西兰空军、印尼空军、中华民国的空军、各种飞机总数达到了三千三百架,在日本的海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